

基于效果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基于效果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主张从评价方面分析,用评价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完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变革和创新教学思路,打造高效数学学习课堂成为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几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即时评价、教学现状、策略、新课程、数学教学
课堂是学生接收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即时进行查漏补缺,并总结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与经验,这样的数学学习是有效的。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形成反思质疑的意识,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进行针对性和客观性的评价,这样学生并不了解自身真实的数学学习水平,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评价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从学生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养成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而是以应试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数学评价与学生的数学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也过于局限,仅仅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出的参与性、创新性和情感性的评价考虑的很少。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化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学生起着引领和模仿的示范作用,对每一位学生要本着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但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主体和目标认识不明确,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缺乏主体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指标,往往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习惯养成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灵动的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往往以单一化的形式体系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比较沉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三)评价内容单一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内容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师要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从多维度审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评价方式从量变更多地转向质变,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但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评价,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方法单一化
教学评价方法过多的追求二次量化的形式,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数学课堂的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变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准课程改革的契合点,设置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有针对性的找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整个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备,通过建立互评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评价的体系标准,有利于建立自评的评价机制,既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反思质疑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拓宽教学内容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变革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不是只停留于量化的阶段,而是上升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深层次分析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本质属性和内涵,发挥教材的最大教学功能,将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可以将数学内容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发挥多学科的不同教学价值。另外,教师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对待教学评价工作,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评价,评价语言要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鼓舞性,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以计算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指标,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扩充算理的灵活化,如对竖式算理的理解、巧算、简算和解决问题等,丰富整个计算板块的内容,对整个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重组,充分发挥数学教学本身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在数学教学领域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做好数学教学评价工作,优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营造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环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树立生本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保证整个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对除法竖式进行积极的点拨和评价,从而明晰两位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组内分析除法竖式的经验和注意点,分享运算算理的方法和经验,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学生也可以在组内进行互相的点评,形成积极思考、认真听讲和反思质疑的学习品质,发展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比如:要注意从高位起,一位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整理和记录学生不同时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从而判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总体情况,使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完善和全面。
(四)实施启发式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况,实施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启发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在实施启发性教学评价之前,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数学课程目标,预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点,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让每一位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发展方向,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比较抽象,学生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如将乘法分配律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两个等宽不同长的长方形,将宽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这个大的长方形既可以用两个小长方形面积相加的形式求得,也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长乘宽求得,其中蕴含的就是乘法分配律,然后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抽象出乘法分配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总而言之,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变革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丰富评价内容,建立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出一套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另外,教师也要在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上进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成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对策[J].课程改革,2021(6)
2. 祁军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知识文库,2021(4)
3. 刘鹏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教学研究,2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