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要 研 究 活 动 记 录(1)
活动时间 |
2012年5月25日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杨丽铭 |
活动主题 |
学科育人价值转化的专题评课(三) |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活动内容 |
|||||
杨丽铭老师的课有别于以往以感悟为主的阅读教学,这是一节完全围绕“表达”展开的课堂教学,杨老师能在课堂上围绕文本“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表达的效果?”展开教学活动,探索了如何关注表达,如何制定实施策略,如何有效转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了学生对于表达的认识。 一、教学的预设是建立在对文本独特教学价值的挖掘之上的 从课堂预设来看,不难看出杨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挖掘出了该文本在表达上独特的价值所在。《广玉兰》这篇散文中独特的遣词造句、独特的情感布局以及作者从好奇到欣赏到赞叹的情感线索正是杨老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所在。杨老师就巧妙地引领着学生以一个赏花人的身份去赏广玉兰的花、叶,从闻其香味到赏其形色到会其品格,真正赏出了广玉兰的内涵,赏出了表达的内涵。 二、适切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品味表达提供了具体的抓手 针对该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杨老师用适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价值的转化。她引领着学生一品:品用词的精准、修辞的巧妙、句式的独特;二理:理文脉、理详略、理收获;三悟:在遣词造句中悟、在情感朗读中悟、在多层对比中悟。在具体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品出表达的精准,更悟出了作者在独特表达方式背后所蕴含的爱花之情。 一堂课下来,学生咀嚼着文本,品味着表达,在朗朗的书声中,在智慧的碰撞中收获着来自经典文本独特的滋养。本课也启发着所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因静下心来,钻研文本,关注表达,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