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价值转化专题评课二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活动时间

2012427

活动地点

中山阶梯教室

主持人

金东旭

活动主题

学科育人价值转化的评课记录(二)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

一.卢赟执教《学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爱下棋吗?观察过棋盘吗?今天我们玩个游戏,根据棋盘猜猜是什么棋。

板书课题,提问质疑

1.揭示课题:学习一篇与棋有关的课文。

2.出示课题,相机教学生字“棋”。

3.引导学生质疑,相机板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两遍。

3.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学生找到文中介绍秋的句子,指导理解“能手”。指导正确、连贯读好第一小节。

带着疑问,再读课文

1.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呢?”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同桌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2.交流朗读情况,相机出示词语“专心致志”,教学生字“专”“致”。

3.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注意长句的停顿。

4.那另一个学生学的怎么样呢?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相机出示词语,正音,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5.这样的两个学生,最后学的怎么样呢?(引读最后一小节)

总结学法,复习巩固

1.总结课文,提炼学习方法。

2.复习生字。

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二.卢赟说课:

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阅读故事,他们大量的课外阅读素材都是故事类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孩子似乎已经积累起了阅读故事的经验。而事实上这篇《学棋》作为一篇二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独特育人价值呢?

首先,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字词教学。这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这样任务和学生之间却似乎存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学生在阅读一篇故事的时候,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如果我们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采用较为传统的课是分割方式,学生会感到识字活动枯燥无味。我们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就依据文本给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在语境上引导学生读字音,识字形,解字义,学生结合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识字字形,生动理解字义,更能灵活地运用生字,一举多得。我想这样的话,既能照顾到学生潜在的阅读心理,也能有效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字词教学。更能将识字教学的育人价值最大化。

其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起步阶段就慢慢的体会并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尽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多的应该关注字词和句子的教学,但是作为一个一生都将从事阅读的读者而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无疑是重要的。但成人的阅读和儿童的阅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是需要不一样——学生的阅读是学习行为,阅读是为了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培养阅读和思维习惯和品质。学生的阅读也是生命成长性阅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鉴于这样的思考,在孩子初次接触文本的时候,就引导孩子抓住课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多次的朗读,读出文章的结构和脉络。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第三、让学生老老实实读文,真真切切发展。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试图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打破了原有的课是分割方式,以故事情节为线索,以识字教学为抓手,以反复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为目标(准确朗读能力、自主识字能力、基本阅读能力),尝试着进行了一种新的设计和组织。这堂课中的几次朗读,都是在学生明了朗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也在这种目标的引领下,情趣盎然地学习着。

第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不断生成新的、具有情境和针对性的教学需要,不断推进教学赛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生过程,呈现出朝向教学目标定额动态生成的行进过程。

 

三.专家评课

薛法根: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打破了原有的课时分割方式,以故事情节为线索,以识字教学为抓手,以反复练读为手段,以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为目标,依据文本给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字音,识字形,解字义,明线索,让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无痕地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