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品品练习中的“语文味”
曾经就练习上过两次公开研讨课,也曾经就练习教学达成过这样的共识:练习课集中呈现出单元课文中所反映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总结,形成结构性的概念,同时也应进行适度拓展,寻找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挑战性,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准确运用,架起学生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积累与提升,拓展与运用”的练习课独特的育人价值。
通过两次磨课的经历,感觉自己对待练习解读的视角有了一些转变,练习该教些什么?怎样设计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下的练习教学?怎样在练习中渗透语文味,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尽管在日常练习课中不可能有如此精心的设计,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在坚持——将这样的练习教学理念渗透进练习教学中,尤其关注练习中“语文味”的渗透,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以下我将结合三年级下册练习5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在口语交际中品出“语文味”
这是一节在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组内老师与我一同讨论,主题为“说说广告”,他将教学环节定为“看广告”、“说广告”、“品广告”和“设计广告”,听完他的设想,我觉得环节没有问题,主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预见,孩子一定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相对于阅读课来说,口语交际课轻松自然,注重交际功能。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让这节课看来更像一节班队课而不是语文课。仔细思考,感觉“缺失语文味”是最大的问题,那么该怎样挖掘广告中真的语文味呢?我将目光定在了“品广告”这一环节。
四、品广告(原设计)
1.看了这么的广告,听了这么多的广告,你最喜欢哪条广告呢?请同学们把喜欢的广告拿出来,读一读,说说原因。
2.老师相机采访,然后学生模仿采访
(增加环节)
3.广告让我们如此喜欢,纷纷去买,究竟它的魅力在哪里呢?老师这有两条广告,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出示:药材好,药才好。——六味地黄丸
晶晶亮,透心凉。——雪碧
对比两次设计,原来的品广告让学生说说喜欢广告的原因,是一个很开放的问题,但是缺乏能力点的聚焦;后来增添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聚焦于教师精心选择的两条广告语中,来品出这两条广告的魅力。至少可以有这样的预设:修辞方面:一语双关;表达方面:押韵和对仗;内容:形象直观。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去品广告就能真正品出广告的语文味,从而为后面的“创作广告”设置台阶,提供抓手,从学结构到用结构,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在成语思辩中辩出“语文味”
在教学关于“沙漠之舟”的一组成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指名读成语,将成语读准读出节奏。思考:这组成语写的是什么?
2.交流:
关于成语内容:
生:我发现这是写沙漠环境的成语?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飞沙走石 是在说沙漠里经常风沙很大,环境恶劣。
师:看来你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将你读到的“环境恶劣”写在旁边。你还能说几个表示沙漠环境恶劣的成语吗?
生:寸草不生、荒无人烟……
师:看来,我们可以从一个成语出发积累同类的成语。
生:我发现这都是在写骆驼品质和精神的成语?
师: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生交流)
师:请你们用波浪线将表示骆驼品质精神的词语划出来,追问:你们觉得这组成语可以分成几类呢?
生:分三类:一类是说骆驼的作用或美称,如“沙漠之舟”,一类是说骆驼的品质,还有一类是描写沙漠的环境。
师: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类别来记住这些成语了。
关于成语的理解:
师:这些成语中有你不理解的吗?
生:始终如一、义无反顾
生:始终如一就是开始和结束都是一个样,比如骆驼从进沙漠到出沙漠都能那样坚强不放弃。
师:是啊,做事情“有始有终”。(将“有始有终”写在旁边)孩子们,他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
生:联系课文内容、换词
生:义无反顾就是坚持一直往前不后退的意思。(学生读书上预习时查的解释)
师:这是词典中的意思,其实,顾还有看的意思,有时我们还可以抓住一个成语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整个词语。
这是今天刚刚执教的练习课,设计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在这样的成语教学中,我努力渗透练习教学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成语部分的教学,期待达成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类结构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归类记忆词语、拓展积累词语的能力。2.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初步的“批注意识”,形成听说读写进行有机联系,夯实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在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建构理解成语的方法结构,学会运用灵活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词语,为活用词语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从教学的推进来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师生及生生之间始终沉浸在思辨中,习惯得到了夯实,思维得到了挑战,能力得到了提升。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始终致力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也应该是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挖掘文本中适于学生实践的资源,本课中教师通过成语教学的平台提供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将积累、拓展、提升相结合,夯实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基础,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还鲜有涉及,如何在课堂上呈现“积累与提升,拓展与运用”完整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这也是将语文能力落到实处同时践行减负增效的必要途径。
草根化的研究也许还比较粗糙,但是自我坚持的语文教学信念将始终如一地进行贯彻,不指望一蹴而就的飞越,但寻求厚积薄发的精彩,哪怕是利用练习的小小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