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价值转化专题反思一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录(1

活动时间

2011513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持人

杨丽铭

活动主题

学科育人价值转化的专题反思(一)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

当我们拿到同课异构的主题,练习5之后,我们学校就进行了就“练习课型”的专项研讨,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对练习课的育人价值及过程逻辑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及课后研讨,就练习课型的育人价值达成了初步共识Z:我们觉得,练习课与单元课文应有不同的教学立足点,应更多的体现“积累与提升,拓展与运用”的育人价值。因为练习课集中呈现出单元课文中所反映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总结,形成结构性的概念,同时也应进行适度拓展,寻找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挑战性,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准确运用,架起学生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基于对练习课育人价值的认识,说说我们的设计意图:

首先,回顾本单元课文《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不同类型的课文却具有一个共同点——谈话。因此,在练习中为学生提供12个与说话有关的成语,在教学时,我们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这些与说话有关的成语,另一方面是向学生渗透一些成语的解词方法,让学生明确成语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通过练一练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在语境中准确运用成语进行表情达意。

其次,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在苏教版教材的练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语。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语言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时代特有的事件和现象中产生了许多的新名词。“语文与生活”一块内容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了解生活”的“大语文观”,通过对新词的学习知道“什么是新词”“新词的来源”“学习新词的作用”,在对新词的理解与拓展中感受“新词与旧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并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与生命力。

从学生实际来看

    学生经常习惯于通过词典来查成语的意思,在练习5的教学中主要渗透理解成语、感受成语感情色彩并准确地使用成语的方法,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经典并用好经典。

对于现在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新词不计其数,甚至信手拈来,练习中呈现的新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新了,理解上没有多少难度,但从新词的构词方式上体会新词的巧妙,理解与拓展的过程中知道新词的来源及学习新词的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理解12个成语,初步感受其不同的感情色彩,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运用。

2.知道新词的含义,能说出新词所特指的事件或现象,在积累与拓展的过程中感受新词构词方式的巧妙,知道新词的来源及学习新词的意义。

3.通过对成语与新词的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推进中,我感觉:

1.能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发言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如在分别褒义、贬义时,学生对“海阔天空”有了争议,我没有及时下定论,而是通过两句例句让学生自己分辨,从而明确了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改变,要根据语境来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知识点。

2.目标明确让每一板块的教学有了明晰的提升点。因为备课、试教的过程让我不断明晰了每一教学板块的目标,对于练习课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定位,因此,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明确,通过该练习的学习,学生不光拓展了知识面,对汉语的内涵及构词规律、情感色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教什么”的明确让该练习充分发挥了其育人价值。

3.自己的不足也很明确:感受语言的魅力方式还有些单一,对于成语的朗读指导还不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内涵这样一种讯息还没有很好地传递给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