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的视角,汲“组块”的智慧
观薛法根老师《埃及的金字塔》有感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一直有感于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如此朴素的语文教学理念,用简简单单的的教学,让学生收获一种快快乐乐的语文学习,发展一种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这样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无不爱他敬他。然而细数自己亲身经历的薛老师的课堂:《爱如茉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雾凇》、《谈礼貌》、《埃及的金字塔》我也惊奇地发现,一向情感细腻如丝的薛老师似乎逐渐趋于理性,但一直不知道用怎样的字眼来形容他的变化,直到听到薛老师本次的专题讲座《突围与重建——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才豁然开朗,作为以情感类文章教学见长的薛老师又何尝不在“突围与重建”,敢于摒弃,敢于突破,以教育学为基石,用心理学做支撑,将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提升至教学理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于是,在聆听他的课堂与讲座时又多了一份对这位蜚声国内语文界的特级教师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带着这样一份崇敬又拜读了薛老师《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自我感觉要想领会其理论的精髓还需一番内化吸收,然而其中的一个词吸引了我的眼球——“智慧”,这是组块教学的思想之一,他认为,要“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今天,我就薛老师《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教学,从我个人简单的视角,去探索其中的智慧。
一、由浅入深,教学环节的智慧
作为一篇说明文,其文体特点决定了文章朴素平白的特点,通常的说明文教学也似乎显得枯燥无味,仅仅是知识与方法的堆砌。反观薛老师的课堂教学,他却用活泼的形式,民主平等的对话激励引导着孩子在说明文这一文体中品味着其独特的文体魅力——平白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首先,课堂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开始学生进行金字塔的常识交流,通过交流,明确了本文“写了什么”;接着通过归类、排序,以及对说明方法的体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明白了文章是“怎么写的”;最后在对文章选材的比较鉴别中让学生恍然大悟: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同时获得了写作方法中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规定: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薛老师正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智慧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达成这一年段阅读目标。
其次,教学环节指向了“综合”的发展目标。在“组块教学”的理论中,薛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在不同程度上综合听说读写的因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个性主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一个教学活动综合多项语言实践,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纵观各个教学环节,均实现了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以第一个教学环节为例,他将多项语言训练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达成了多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记录金字塔常识不仅进行了预习的检查,更培养了学生听记及短时记忆的能力;2.通过学生给常识排队既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认识,更提高了学生选择、辨别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相对严谨的说明文教学中引入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乐地经历着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增长了言语智慧。
二、大胆取舍,教学内容的智慧
重组教学内容是组块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薛老师主张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步曲”,组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之“块”。期中之一便是“减”: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
而作为说明文来讲,哪些教学内容是值得教的?从薛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他“取”的四方面的教学内容:1.说明文中呈现的知识是一读就懂的所以交流即可不用教,但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值得教的;2.说明方法的恰当利用能让被说明的对象特点更加凸显,因此方法是值得教的;3.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浩如烟海,为何文本独独选择这些来写?是为了体现埃及人民的智慧。因为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读写结合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素材是根据中心来选择的,因此如何选材是要值得教的。 4. 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因为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所以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批判的精神,一种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更是值得教的。
这不禁给予我们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的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立足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也即语文知识、策略、技能;应该立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应该立足语文学习品质,保护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获得综合的“言语实践智慧”。
三、准确凝练,小标题的智慧
轻松自然、娓娓道来,薛老师的教学语言总是如行云流水,看似无意,却很用心。《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教学中,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更为结构严谨的说明文教学增添了一分生动。但是,在说明方法的体会、文章素材的选择以及独立批评精神的渗透中他出示的五句话却是字字珠玑,令人回味。“简洁通俗,模糊准确;就近作比,形象可感;补充特例,印象深刻;目的不同,取舍有别;“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咀嚼、品味提炼出精准的小标题,这既是一种阅读感受的升华,也是一种语言实践途径。薛老师用工整的对仗准确概括阅读感受,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与提升,尽管学生没有亲自提炼小标题,但是作为一种语言的积累、文本的赏析,更能促进学生对说明文这一类文体新的认识:原来读科学严谨的说明文准确凝练的小标题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许是这一小标题一举两得的智慧吧。
以简单的视角,站在个人的角度汲取着名师课堂中的智慧,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仍然促进了我的思考。薛法根老师用他的课堂很好地阐释了组块教学的思想精髓,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出了“生长性”的语文课堂,对于我来说,这些也许还只是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次,怎样转化成程序性知识,还有赖于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能力、教学实践的转化能力等等。我将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与日常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去追求带有自身风格的“生长性”语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