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王瑞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辨析、想象等方法,读出词语的情味,丰富词语的意义,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3、能结合故事的具体情境,借助于课文内容的复述,对爱迪生做出简单的判断和评价,进一步感受爱迪生的智慧,并激发起“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依据:
(1)教材分析:
第四册教学重心正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过渡。因此,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应继续关注字词教学外,还应开始关注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养成。《晚上的“太阳”》一文所在的这个单元共安排四篇人物故事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具体真实的故事体现人物的精神与品质。文本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学生有主动阅读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凭借课文语言、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体悟、想象,感受人物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美好情感。
《晚上的“太阳”》讲述了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救了妈妈。通过这件事告诉学生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课文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适合让学生朗读、复述。教师要抓住文章中描写爱迪生急中生智救妈妈的语句,引导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用词的准确、叙述的条理;通过动情朗读和想象说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丰厚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
(2)学生实际: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量。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由名词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形成丰满的意境,而对于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语,他们还不具备在具体语境中解读词语情感、温度等丰富内涵的意识和能力。这些似平淡的词语在大部分学生眼中还只是一些抽象的意义符号。在阅读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简单记叙文的能力,但此时学生的阅读关注点和兴奋点往往在故事情节——他们往往会被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视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感知,甚至是品读。本册教材安排的人物故事类课文,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故事情节中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美好形象。但仅仅凭借文本语言去感悟人物形象有难度,因此教师采用文本体悟加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走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并通过想象说话、感情朗读去丰实人物形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