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脉络,理清法布尔从对昆虫的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这一情感线索,根据课文内容辨析词语的情感程度。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进一步明确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基于课文以及同步拓展阅读,建构主题大单元阅读,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主题单元到一本书的对接。
一、图片导入,走近法布尔,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的口袋里常常装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常常装满了昆虫,你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法布尔
2.是的,就是他,出示人物肖像。通过你的预习,谁来谈谈对他的了解?
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
出生于农民家庭,生活贫苦。
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痴迷。毕生都在研究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可以从人物生平、重要经历、主要成就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出示名人卡片
3.法布尔的一生和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走近童年时代的法布尔,去看看他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起来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让我们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写了哪两件事呢?
学生自读课文。
找到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板书:着迷
板书:捉纺织娘(2—3小节)
捉小甲虫(4—10小节)
预设:万一出现问题,请同学们关注其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为什么会这样分?在第四小节中也出现了一个表示时间的短语,与第五小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读,其他同学思考。
关注“可是”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看第十一小节,明显的总结
2.老师考考大家,来看看这几个词语。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观察 逮蝴蝶 螺壳 蠕虫
鼓鼓囊囊(nāng) 满载而归
(1)能读准确吗? 纠正读音
(2)咱们看看第一排词语,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一起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做个超链接)
(3)看一个字,是我们的生字,观察的察,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的?
三、感受法布尔心中的昆虫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到底迷到怎样的程度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这两个故事,将这两个故事默读一下,你能找一找法布尔的语言、动作、心理,从中感受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吗?
同学默读,圈画批注
交流 法布尔眼中的小甲虫特别漂亮 读好“嗬,真漂亮!” 好奇 喜欢
得到小甲虫后的兴奋 小宝贝 小心翼翼 珍爱 呵护
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难以割舍的情感
是啊,法布尔从一开始对昆虫的喜欢好奇到对昆虫像宝贝一般的珍爱,父母的责骂也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爱,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就叫做?
2.在我们的同步拓展阅读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法布尔的故事》,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法布尔的哪些事情呢,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从你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已经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境界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样的一种境界吗?
板书:痴迷
谁来说说看,什么叫做痴迷?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人们在为法布尔建造的雕像上,为什么要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呢?
因为法布尔小时候常常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体现出他对昆虫非常着迷,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
四、探究法布尔的精神,导读《昆虫记》
1.那么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看这样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出声地读一读,出示《红蚂蚁》一文中的若干个片段。
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有些什么感受呢?
有趣,很生动
2.这就是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红蚂蚁》节选。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录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有人说法布尔的一生体现的是一种法布尔精神。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
学生交流
一起来读一读法布尔的名言警句。
五、作业:
阅读《昆虫记》,并做一些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