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标提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过程全程、评价方法多样,不仅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探索表现性评价;2022年版课标继承了原课标评价的理念并指出:要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是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什么是增值评价呢?结合新课标中对增值评价的描述,笔者认为增值评价以学生的发展水平纵向比较为准,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发掘其闪光点,鼓励引导他们进步。重要的是不仅关注学业结果,更看重学习兴趣、思维投入、知识理解、能力发展的增长,凸显了“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
一、增值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科学课标中实施以来,强调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诊断,更是促进和帮助学生发展。既然评价对象是学生,那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做了一个关于评价的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评价对学生科学学习的作用。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年级102名学生,问卷结果如图1所示。
学生 | 评价方式 | 评价时间 | 心理感受 | 评价作用 | ||||
纸笔测试 | 综合测评 | 学期期末 | 课堂教学中 | 被评价 | 参 与 | 考 查 | 激 励 | |
人 数 | 95 | 5 | 98 | 4 | 97 | 4 | 99 | 3 |
百分比 | 93.13% | 4.9% | 96.08% | 3.9% | 95.1% | 3.9% | 97.05% | 2.9% |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学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内容简单,偏向学业增值
仍然以期末纸笔测试或学生实验册的知识点为主,缺乏对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未将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纳入评价过程,导致学生把科学评价等同于科学纸笔测试。
(2)评价主体被动,缺乏自我监控
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理品质、学业质量进行自我监控,不利于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要从评价的功能上去思考,要实施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避免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课堂评价,发挥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效益,以评价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二、增值性评价的实践模式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在专家引领作用下,学校开始对学生综合评价进行改革。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组经过聘请专家论证、组内研讨,基于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实践能力、科学态度的综合评价,形成了我校科学课增值评价模式。此模式主要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成果展示,汇报答辩”中的进步情况,形成“前测 中测 后测”的评价逻辑闭环,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不同组合方式多次评价,实现增值效果。另外科学课期末考评中,也把增值性评价反馈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形成了我校科学期末考评的方法。(如图2)
在增值评价的方式中,借助对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师生互评的形式,通过对学生单人单表的实践数据记录,追踪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增长情况。通过及时调整该生任务进度,巩固现有能力水平;鼓励学生尝试进阶任务,促进科学思维均衡增长。总之,改变评价的内容、时间、形式,全面评价科学学习的状态,让孩子参与评价、了解学习的进程,是为了让孩子对自我学习状态做出准确定位,成为自己学习的督促者、反思者,从而达到促进、激励的效果。
三、增值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技术赋能,助力增值评价
结合前期对增值性评价的研究,学校引进一套基于SAAS云平台技术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服务包含关联的三个平台系统,以及校内的智能终端,主平台可搭载在校园公众号,作为对外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该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增值性评价电子档案,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积分储值账户,通过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过程性追踪评价(如拍照上传、发放二维码评价卡)为形式,学生扫描在学校所取得的各类奖励积分卡背面的二维码,可将积分累计到储值卡中,还可以实时查看、通过兑现积分换取奖励,对学生在校全过程给予关注。
由于SAAS云平台的增值性评价系统是动态数据实时呈现,且历史记录永久保存,这样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的数据统计了解每个班级学生在科学课各个维度的差异表现,还可以作为学校科技活动中学生活跃度的分析依据,从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
(二)关注学情,前置评价质态
评价的基础和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既是发展,就需要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前置,真实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教师在备单元内容时,既要摸清学生的学情,又根据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增值性评价”的价值引领,选择合适的要点进行融合。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路》时,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进行了诊断性评价,发现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用过一起小电器,但是对于简单电路的一些常识还没有接触。比如学生不清楚电灯泡的结构,不知道怎样连接才能让它发亮等等。我通过让学生画图的方式把握学生的起始学习状态,也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在通过连接简单电路、检修常见的电路故障、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制作红绿灯模型等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设置一些基于生活情境的实际操作实验题,让学生真正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能力。单元学习后,我运用增值评价的单元评价表,帮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进行自我纵向对比,让学生看得到自己在科学学习上的进步和不足,让生生互评发挥评价的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制作量表,厘清评价质效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由于学习能力不同,他们所能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笔者认为,科学探究的学习因人而已,为不同的孩子设置不同的教学水平和内容,激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片段---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师:同学们由于试液不便于保存,我们还可以将滤纸条分别浸润在各种指示剂溶液中,取出、晾干,制得酸碱指示剂试纸。
动手制作:
选择一种植物汁液,尝试以滤纸为媒介自制酸碱指示剂试纸,下图所示为利用紫甘蓝汁液和滤纸制作试纸的过程。
针对这一环节,课堂上制定的评价量表如下图,从科学素养维度的三个方便去引导学生主动衡量自我的科学学习知识、探究水平与科学态度,让学生明晰科学学习任务的分级标准,并激励学生朝着更高的水平去努力。
(四)动态推进,善用评价质地
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持续的过程,学期增值评价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是为了时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把握学习动态,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
过程性评价 期末科学考评既包括学生平时每个阶段的专项测评、实验册完成、单元拓展实验、期末测试,根据每项成绩的占比制定合理的科学成绩;期末考评中也根据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习准备)、科学思维(善于提问、提出观点)、探究能力(活动参与、主题活动)的综合表现给出综合评定,最后学学生可以纵向对比自己每个学期科学课上每个维度的表现,全面看出自己的表现。
融合式评价 本学期低年级在学期末开展跨学科的“闯关”活动,旨在通过学科融合式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比如2022-2023学期暑期期末课程,恰逢亚运会9月份将要举行,每个学科结合亚运会项目、技能等知识介绍,设置了一些闯关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学科技能和素养。如一二年级科学场地设置了几组有趣的挑战游戏:(一年级)你看见过体操比赛吗?体操有哪些动作?看一看体操、学一学体操动作,用多米诺骨牌摆成体操的姿势。(二年级)用乐高积木、超轻粘土、木棍等材料拼搭体育馆;
结合不同的实时热点挖掘其中的科学元素,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考查和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得见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促进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增值性评价的实施成效
不同年级的课堂各有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学生有差异。当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学习阶段后,他们的科学思维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里的提升就是思维的增量”,这也是增值评价所预期的目标。
(1)一重增量:单个学生准确率提升
学生在看到自己每个学期的综合评定后,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等第,能全面看到自己在每个科学维度的进步或者退步,这直接体现在学生该期末科学笔试测试中的得分率上,如某一部分学生在前测的得分率为 83%,但经过一学期的增值评价后,孩子找到了自己在某些项目的不足后,就会努力去弥补,在学期末同等难度的测评上得分率提高 100%。
(2)二重增量:提高班级整体优秀率
六上学校平行班考查了电磁铁和磁铁的区别,第 1 小题是让学生判断图示是否为电磁铁,第 2 小题是让学生写出 3 点电磁铁和磁铁的区别。 根据抽测数据反馈,本次抽测班级参加人数为 45人,62.5%的学生此题全对,已完全掌握电磁铁的科学观念,较2022学年有较大提升。
(3)三重增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评价量表的制定要求明确、目标指向清晰,也在无意中提高学生对科学设计方案、科学作品的设计和完成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增值评价的研究,学生探究能力的专项考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以评促教,教师可以记录和追踪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及时调整个性教学,针对性帮助学生,检验教学措施有效性;以评促学,学生可以回顾自己课堂所学,及时发现问题,寻求帮助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成长;以评促管,家长可以了解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协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家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