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设计:内涵、价值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葛恬

课题名称

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葛恬

文章题目

《新课程背景下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设计:内涵、价值与路径》

关键词

新课程;素养立意;表现性评价;学生评价;学习过程

       

刘登珲,牛文琪

关联度

高关联

公开发表时间

2024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观点摘录:

一、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解析

伴随着教育目标从“知识”转向为“素养”,从“学习结论”转向问题解决,教学评价方式也随之从“定性”转向“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学得好坏,更侧重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不但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达成结果的过程、方式、方法,通过过程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结果,并用结果改进过程。一般意义上,表现性评价被理解为让学生去完成一个产品或表现,它是对学生完成产品或表现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的评价,但在表现性评价的本土化以及实践运用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评价者过于关注评价的形式,引喻失义,有表现而无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形式评价”而不是“实质评价”。其次,评价游离于评价目标,没有有效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再次,表现性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结构性的设计以及对收集数据工具科学性和数据分析的程序合法性、有效性的关注,似乎走向了纸笔测验的另一端,对基于循证的教学决策缺乏应有支持。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旨在克服传统纸笔测验的不足,它是运用多样化的工具收集学生在参与表现性任务时所获得的证据,进行科学分析、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持续性改进学生学业,最终促进素养生成的过程,具有一致性、发展性、参与性、真实性和结构性的特点。

二、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的价值阐释

(一)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与核心素养的生成特质相契合

(二)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有利于实现学习持续增值

(三)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评价素养的发展

(四)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呼应“双减”,有助于减负提质

三、素养立意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路径

(一)明晰素养目标,制定表现标准

(二)界定证据类型,设计表现任务

(三)制定评分规则,收集表现证据

(四)研判表现证据,反馈结果信息

 

对我的启发:

教师完成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将知、能、意进行整合,具有关于评价理念、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最后能够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案并有能力监督整个实施过程。素养立意的表现性评价往往嵌含在学习过程之中,具有复杂性、易变性特质,这就需要教师

在提升评价素养、强化设计意识、超越线性思维过程中不断优化表现性评价设计。根据学校特点共同研发评价工具、评分规则,开展教师培训,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助力于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的评价体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