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 ||
记 录 人 | 葛恬 | 文章题目 | 《建构主义观下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两个为什么”的问题》 |
关键词 | 建构主义观、课堂评价 | ||
作 者 | 杨向东 | 关联度 | 高关联 |
公开发表时间 | 2013 | 出 处 | 《基础教育课程》 |
主要观点摘录: 1、 为什么研究建构主义观下的课堂评价?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要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来取代“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异化教育目标;强调打破壁垒分明的学科边界,实现学科在主题和方法上的整合,实现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强调改教师像“填鸭”一样向学生讲授和传递“知识”的做法,主张学习不是“习得”外在的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 2、 为什么关注课堂评价任务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知识是无法通过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必须由学生 自己主动建构。即便是教科书上的概念或原理,不同学生由于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的不 同,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的,教学过程就无法、也不可能以教师为核心,而只能是以学生为核心。由此,教学过程 就变成了教师创设学习环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3、 建构 主义观下课堂评价 (教学 ) 任务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经历 问题解决过程 ,体验知识建构过程本身。 第三,从教学或评价的角度讲,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学生完成了指定的任务,形成了最终答案或作品,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 中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方法的反省,以及在这种反省或讨论过程中的再认识和再总结。 | |||
对我的启发: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评价的观念,不是只有纸笔测评或者终结性评价。要更关注教学过程中评价,通过提出问题、设计相关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通过个体反省或小组讨论等诸多形式 ,展示其解决任务过程中所体现的知识、理解 、分析和判断等情况。要从如何将学生内在思维外显化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问题、活动形式、资料记录方式等。 |
建构主义观下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两个为什么”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葛恬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