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课题组教师齐聚局前街小学研讨室,围绕“生命世界”主题开展课堂过程性评价研讨活动。
紫云小学徐扬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启示》一课,通过从大自然常见的生物入手,利用评价单引发学生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功能等进行实践研究。徐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建构模型,通过用铺一铺、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探究蜂巢结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
局前街小学李亚丹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境改变以后》一课。李老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有结构的文字和视频材料,结合评价单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不同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的方式、本领和意义。课堂活动中,李老师采用“教结构——用结构”的方式,由扶到放,循循善诱,引导孩子通过多种方法快速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核心观念,建构了“环境变化因素——适应本领——生存意义”的结构化整体认识。通过对“藏羚羊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反而为它带来灭顶之灾”和“利用学到的知识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科学规划修建铁路方案”两个活动的深度研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逐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责任态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与价值追求。
最后在课题组负责人李波老师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由下至上的浸润式教学研讨。大家围绕“基于课标的常态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将常态课上扎实”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以此次区域教研为契机,敦促教师结合具体课例对新课标再次深入学习,教师们将继续立足常态教学,打造高质量评价体系,以评导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充分发挥科学评价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