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径
1. 学会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关键词语“焦躁”、“启发”等含义。
2.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情境对话等方式,体会人物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理解“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才是最佳的为人处事方式。
3. 知道简要复述的方法,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形象,了解“最佳路径”和“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联系,理解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被评为最佳路径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解析“最佳路径”
1. 知道迪斯尼么?简单介绍下它。
2. 今天我们的课文就与迪斯尼乐园有关。板书课题——最佳路径。(齐读课题)释题:这里的路径就是路线。最佳换个词语说?(最优、最好)
3. 再读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 这条最佳路径就在法国的迪斯尼乐园中,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聊聊学生最感兴趣的“迪斯尼”,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和期待。通过对课题的初步了解,引发学生对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 扫清障碍,初识“最佳路径”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究竟是怎样的路被评为了最佳路径呢?
2.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 ppt出示词语:
第一行:格罗培斯 迪斯尼 定稿 海滨
(1)指名学生读词语。相机指导:
▲“格罗培斯”是个外国人名,朗读时速度可以稍快些。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相机出示,并指导学生读长句: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教师小结:把握好停顿就能把长句读好。
(2)“海滨”的“滨”是前鼻音。海滨指的是?你是怎么知道的?(海边)【通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字形判断关键词的含义等多种解词的方法。】
(3)书写:滨。引导学生关注字形。
第二行: 漫山遍野 绵延百里 拐入山谷 无人看管 年迈
(1)指名学生读词语,相机指导“年迈”的读音。
(2)这一组词语都是格罗培斯在法国著名的葡萄园产区看到的。
第三行:清理思绪 深受启发 撒下草种 踩出小道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
相机出示:(1)撒的两个读音:第一声表示张开,第三声表示:把颗粒物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引导学生区分:撒、洒。
相机链接: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调转车头。(这里的“调”读diao)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多音字所在的词语意思来判断多音字读音。【通过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和同音字的区分,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独立读文的效率。】
(2)根据这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小结:把握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把握住了这一类叙事文的主要内容了。
4.回应初读问题:究竟是怎样的路被评为了最佳路径呢?
相机出示:第6小节。相机指导:“窄”的读音。
5.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先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学生扫清两个障碍。一是,通过提取文中重点词语,有机组合,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学生的独立识字、独立读文提供方法的支撑;二是,也为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提供支架,为学生扫清“理文脉”的障碍。】
三、 品读内化, 直面“设计难题”
学生默读课文1-2两个小节,思考格罗培斯在设计路径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一) 补白“电报”,感受“催促”之急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第1小节。
1.相机介绍:电报。(电报是紧急情况下的迅速联系地方的一种方式)
2.想一想,这份电报上写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抓关键词“3年精心施工”、“马上”“还没有”等感受迪斯尼开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以体现出“路径设计”迫在眉睫。
(二) 品词析句,感受“要求”之高
相机出示: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1.这里有一个标点符号,出示“——”,这叫破折号。这里的“微不足道”指的就是“路径设计”。
2.引导学生抓“40”、“无数个”、“50多次”、“没有一次”这类数字感受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品质。
3.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微不足道”“大伤脑筋”。说说:你觉得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该是怎样完成的?那为什么会让格罗培斯“大伤脑筋”呢?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感受这一组矛盾词背后,所体现出的人物品质。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文字,感受格罗培斯的精益求精。
(三) 移情内化,感受“焦躁”之真
1. 现在你能说说格罗培斯为什么会“焦躁”了么?引导学生结合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谈理解。
2. 过渡:正因为这样,所以格罗培斯想要清理思绪,尽快定下方案。(板书:理清思绪)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焦躁”。通过让学生品读文字、想象电报内容、揣摩“焦躁”的原因等方式,一步步让学生走近人物,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渗透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
四、 还原情境,了解“设计灵感”
1.和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的3、4两小节,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格罗培斯的设计灵感从哪来的?
2.指名学生交流,其余学生相机补充。【通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了解简要复述的方法】
3.还原情境,多方互动,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吆喝”:葡萄园主,你在吆喝什么?引导学生抓“摘下来”、“提到路边”感受园主思考得十分周到。
理解“给人自由,任人选择”:相机采访游客,你看这些葡萄园主想得这么周到,你为什么不愿意买他们家的葡萄?
4.教师小结:看来,老太太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到意外使得自己的葡萄率先卖完。本来这个“无心之举”,倒被一个“有心人”关注到了,那就是格罗培斯。他深受启发,于是想要把这种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路径设计上。(板书:深受启发)知道启发的意思了么?
5.此时此刻,他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葡萄园”,通过模拟葡萄园主吆喝、采访游客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方互动,促进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好处。】
五、 升华主题,理解“最佳路径”
1. ppt再次出示:课文第6小节。说说看,格罗培斯是怎样把老太太买葡萄的方式运用到路径设计中来的?
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原来,老太太给了游客们随意采摘葡萄的自由,而格罗培斯给了游客们随意选择路径到各个景点去的自由。难怪,这些由游人随意踩出来的小道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的。正因为这些路径尊重了游客的自主选择,所以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因此被评为了——最佳路径。(板书:尊重)
3. 想一想,给格罗培斯的颁奖词上会写些什么?试着写下来。交流颁奖词。
4. 作业:想一想,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梳理“最佳路径”与“老太太卖葡萄”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方式其实是给予了人充分的尊重,因此才会成为“最佳路径”。通过颁奖词的撰写,帮助学生内化主旨。另外,关注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在学生获得情感熏陶的同事,引导学生交流,迁移到生活中去。】
作业设计:
1. 将故事和爸爸妈妈分享。
2. 语文实践活动:主题交流:最佳××。
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清理思绪深受启发 撒下草种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