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基于文本形式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
课 题 主 持 人 刘 花 |
所 在 教 研 组 语文教研组 |
申 报 日 期 2014年9月 |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 刘花 | 出生年月 | 198301 | ||
任教学科 | 语文 | 任教班级 | 一(1) |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联系方式 | 13651506353 | ||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专业职务、行政职务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王婉璆 | 女 | 37 | 小学语文教师 | 课例研究 | |
梁慧慧 | 女 | 30 | 小学语文教师 | 课例研究及研究日志撰写 | |
倪婧 | 女 | 29 | 小学语文教师 | 资料整理、课例研究 | |
邓方红 | 女 | 45 | 小学语文教师 | 课例研究 | |
曹子倩 | 女 | 22 | 小学语文教师 | 资料整理、课例研究 | |
薛娴
| 女 | 39 | 小学语文教师 | 课例研究 | |
二、课题研究设计
1.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现象)——问题的提出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本人愈发认识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生语文学习从日常的口头语言表达逐渐转为书面语言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选择适切的语言文本形式,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基于学生年段的不同,其学习语言的文本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低年级,儿歌是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学习载体。儿歌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是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儿童在念唱或朗诵时,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从而感到喜悦感动动人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优雅情操。它对培养学生接受文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在低年级常规培养和拼音教学中已经开始借助儿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和识记拼音字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儿歌在此后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有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引发了课题组成员的思考。同样,进入中年级,学生对叙事类故事文本兴趣浓厚,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都让学生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如果能指导学生阅读一系列此类文本,通过开展讲故事、演情节、评人物等多样的阅读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真正习得语言,获能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与思维程度更深,他们喜欢读名家大作,汪曾其、莫言、老舍等经典文学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利用有效时间多多阅读此类经典,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进入一位作者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让学生在品味经典,在与大师对话,在撰写一篇篇读后感中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来尝试用或优美抒情、或凝练隽永、或富含哲理的语言来表达对身边人与事的认识与思考,在阅读、交流、表达中提升言语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阅读相关理论研究书籍,我们发现,目前,就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还是很丰富和多样化的,有的侧重课堂上以教材为例,重积累与感悟,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的侧重课外阅读的推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达,或写读后感,或写阅读思维导读,或进行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但从众多课题的研究成果来看,他们更多是基于教材的特点依文而教,一种是基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内化语言。但真正涉及文本形式,来开展课题深入研究实属不易。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将教师关注的目光更多聚焦文本形式,从内容与语言表达特点两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关注朗读,在琅琅诵读中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锐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在向读学写活动中真正把握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学会变式,丰富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选择适切的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不同文本形式的独特研究方式,不求统一文本与参与形式,但对哪一类文本给予学生哪方面的文学素养,需要精挑细选,需要精心策划活动。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言语:言语与语言有着本质区别。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全民性的交际工具。言语则是人们对那套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结果,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简单说来,语言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言语属于程序性知识。语言和言语虽有质的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互为前提,互为因果。首先,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都必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营养和要素才能不断发展。同时,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借此接受他人的言语活动的影响。 言语表达能力: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工具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心理条件。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基于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本课题主要从括朗读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来着力培养,而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处于较高层级。 2.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习得的训练,包括内容和形式之分,感悟和训练之别,尤其是在形式和感悟方面,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发展,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对低段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打好“语文之基”显得至关重要。教学中应紧扣“趣味性”“思维性”等多个维度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获得言语能力。 |
2.对这一问题(现象)的分析——研究目标、意义 |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张世禄先生说过:“我们就应该认定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是注重于言语活动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就渗透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三大版块之中,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言语的积累,重视言语的表达,才能回归到语文的本色。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带领他们在一个个言语宝藏的文本中探寻语言文字中蕴藏的丰富的“言语秘妙”。 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或只关注教材文本,进行肢解似的剖析,生动的语言表达被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失去学习语文、习得言语表达的兴趣;教师或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推荐,给学生开出大批书单,而如何阅读这些书,采用哪些方式读,不再作指导,学生读得随意,言语习得收效不大,出现“读了很多书,就是不会写作文”的尴尬情况。如果教师能凭借自己敏锐的教学直觉,在教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以关注文本形式的视角,及时推荐相匹配的一类文本或同一主题或同一表达形式的文本给学生阅读、积累、诵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顿悟,习得言语表达的密码,学会表达,乐于表达,从而真正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让教带着这样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寻找每篇文本的独特育人价值,设计开放合理的习得文本语言的教学活动,一课一得。同时搜集汇编经典诵读读本,引导学生每日一诵,日积月累,内化语言,获得提升。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寻找适合低中高的文本。低年级——《儿歌》;中年级——《中外经典诗歌选集》;高年级——基于教材进行学生言语表达策略的研究。 2.探究“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策略与途径。 3.促进学生掌握丰富多样的言语表达方法,喜欢表达,灵动生动表达。 |
3.解决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象)的设想——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
1.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找到共同点,按照一定类别加以归类整理。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与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喜欢诵读,并对文本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既而开始关注文本表达形式。 2.努力开发阅读指导课上基于文本形式提升言语表达的阅读指导策略,或品读,或感悟,或仿写,或迁移,引导学生阅读不能停留于内容的感知;更应揣摩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3.搭建交流平台,从“一”到“多”。在研究初期,由教师创建一个全班共同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中由教师分类发帖,学生跟帖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到研究后期,让学生分别争当版主,学生自主创建感兴趣的交流平台,同时完善评价考核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仅有知识的收获,同时能感受到交流的成就感。 4.增大阅读数量,以点带面。一学期班级共读的书籍有限,将以“主题”“作者”“表达形式”等为单位推进系列阅读。 本课题组成员旨在通过一年的研究时间内,结合教材内容、课外阅读读本及学生学情,主动进行适合各年段语文学习文本的筛选、归类、整理,,及时补充进日常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尤其是集体朗读水平。低年级诵读儿歌,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增大学生的识字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中年级,以经典小故事为例,通过读故事 、讲故事 、议故事等方式多维度促进学生习得语言。高年级 ,可以围绕学生喜欢的经典小古文的诵读,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节奏,读出意韵,同时指导师生共同关注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将学生喜欢的文本汇编成册,寻找这些文本的言语形式,扩大范围,让学生在大量阅读、诵读是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
4.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研究保障 |
1.学校教科研对各项课题研究进行动态指导与管理,保障本课题能按照制定的研究目标有序开展研究活动,时时更新研究的新动向。 2.以备课组研讨的方式形成各版块责任制,定期研讨,形成过程性资料。 3.参与课研研究的老师,均是教学骨干。他们既有研究的热情,又有研究的实力,鉴赏文本的能力强,把握文本特点设计言用实践活动的能力强 4.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了解反馈课题实施的进展程度,关注学生在研究中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变化。 |
5.课题研究实施安排 |
1.课题确立阶段(2014.9 ):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4.9~ 2015.6 ): 围绕本课题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积累过程性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5.7 ~ 2015.9 ): 整理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整理优秀活动方案;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低段、中段、高段阅读指导课各一节。 (2)低段、中段、高段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经典文本汇总 (3)相关论文、课例若干篇 (4)呈现过程性资料。 |
三、评审意见
1、教科室评审意见 |
时 间: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