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话语策略的探究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周丽
近年来,绘本教学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日常教学当中。英文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故事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弄懂故事内容,学生会仔细聆听,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故事教学能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听和读感受英语的发音韵律和语言的整体结构。故事教学语言简单,且重复率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并逐步学会运用所学语言。那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话语策略,促进学生英语的素养的提升呢?
(一) 热身准备,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绘本
热身环节教师使用的话语应该是语速适中、简明易懂,过快或过慢、繁杂的话语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旧知的激活。另外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基础上,教师话语应该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此时教师使用话语时可以通过改变语调,结合TPR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低年级学生,生动活泼、简单易懂的教师话语充分迎合了他们的天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幽默风趣或是亲切和蔼的教师话语也将是最吸引学生的。所以,在热身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应控制话语数量,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生动且提高示范和激励作用。
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认识26个字母之前,笔者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英文绘本《Chicka Chicka Boom Boom》。故事从“ A told B, and B told C,‘I’ll meet you at the top of the coconut tree.’”开始,26个英语小写字母仿佛一个个淘气的小宝贝,相约在一棵椰子树上聚会,待故事发展到了“Still more – W! And X Y Z! The whole alphabet up the – Oh, no!”时26个字母都出现了。然而故事没有就这样结束, “Chicka Chicka Boom Boom”,噢,椰子树倒了,故事继续趣味横生地发生着。
课堂上,笔者引领着学生,借助PPT,一句话就可以简单明了的带学生进入绘本“Today let’s read a book 《Chicka Chicka Boom Boom》”逐页呈现绘本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26个小写字母。
(二)设疑导入,开放的问题激起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为维持学生注意力,在导入环节教师的话语同样应具趣味性,不能使用过多命令式的课堂用语。同时,由于导入部分是衔接热身活动进入呈现环节的桥梁,教师话语的功能也应含有热身活动中吸引力强和简单易懂的特点,所以在此过程中不宜按照语法程序安排教学。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地衔接呈现活动,教师话语的内容和难度则应高于热身活动,让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知的出现而不断增加,如引导学生理解过程中出现提问、讲解等,为了提供准确的信息输入,教师话语还必须要恰当且能突出重点。
如绘本play with me 是一本比较相对独立的英语绘本, 每一幅图都有一个情 景, 每幅图都与主题play with me 相关联。 让学生在美丽的图画面前思考:What can you see?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产生说英语的欲望, 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翔并为新授课铺垫过渡。在蓝色底色的印衬 下一个开心的男孩带着他的小狗在天空中“飞翔, 跳跃”。 绘本的原文并没有立即给学生呈现, 目的是让同学们打开 想象的翅膀, 自由飞翔。此时学生们已按捺不住, 纷纷举 起手来。诸如:“This is my dog. It has big eyes, big ears. I like it very much.”“I like the boy. He is my friend. He has black hair. He has big eyes. This is his dog…”“This is my dog. My dog can fly. This is me. I can fly, too.” 学生自己猜测绘本的内容,他们的思维在快速的搜索着, 思考着, 在美丽的画面中, 在知识的海洋里同学们寻找着,大大的激发了他们阅读绘本的兴趣。
(三)分层阅读,可理解性输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
Krashen提出,人们习得语言方式只有一种——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在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前,教师使用的话语必须保证学生是在听得懂、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输入,此环节为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语言学习,教师可在导入过程中解决部分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新知,教师在使用可理解性的话语基础上须出现含有新知含量的教师话语。
如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南京市的林丽老师展示了一堂新颖、独特的绘本阅读课让笔者感触良多。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思维的碰撞,不失为一场精神的饕餮。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作者艾瑞·卡尔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描绘了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的魅力故事,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礼赞。
绘本阅读课上,林丽老师设计了六步享受阅读模式,通过分层设计,层层递进,林丽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绘本阅读,理解绘本内涵,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比如在享受阅读第3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找一找“What does the caterpillar eat?”时,林丽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条阅读小提示:借助图片及上下文理解生词;通过拼读音节,猜测读音。又比如在享受阅读第5步,请学生复数故事时,林丽老师同样提供了3条小提示:借助图片复述故事;使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融入自己的情感复述故事。在这些提示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地阅读任务,并在在潜移默化中运用阅读策略提高了阅读效率。
林丽老师的绘本阅读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释放了学生们的思想,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四)讲述故事,感情的提升完善学生对绘本的认识
六年级上学期,在学习了一般将来时态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一般将来时态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选择了绘本《The Runaway Bunny》结合英语课堂进行写作教学。英语绘本《The Runaway Bunny》是一本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绘本故事,讲叙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的对话奇妙而富于韵味,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
为了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笔者在授课前,对绘本原文进行了文本重构:将绘本的叙事时态从一般过去时改为一般现在时,便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绘本;将重点句型If you become …, I will be ….改为If you are …, I will be ….,并进行不断地复现,便于学生讲述故事;将绘本中的三个场景进行了删减,以便降低阅读难度,减少阅读障碍。
课堂上,笔者通过带着问题听故事、带着问题看故事、带着期待说故事、带着感情读故事四个环节向学生呈现了一个趣味盎然而又温情无限的绘本故事。在次基础上,笔者将绘本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句式“If you are …, I will be ….”改编成“If I am …, my mother will be ….”句型,设计了第五个环节——朗诵小诗忆故事,引导学生将经典句型进行整合,组成一首朗朗上口,韵味十足的温馨小诗“My mother”并自由诵读。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笔者设计的第六个环节——自编小诗品故事便显得水到渠成。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写的训练,更重温了浓浓的母爱。
绘本的介入,其实是故事性教学的一种模式,我相信这样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表演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促进了其多元智能的发展。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