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研究活动背景
1.优势:年轻,有活力,对于数学教学研究有热情。
工作室成员的年龄构成相对于教师发展可塑性比较强,人员大都为工作2~4年的青年教师,她们对于数学教学的热情比较高,想通过研究切提升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尤其是突出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问题看的比较清,比如论文的表达能力,课堂中的提问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这也为后继研究起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即从自我需求入手,带着问题的思考去共同研究,研究团队才更具有实践的智慧。
2.问题:工作室人员教学互动意识,设计能力相对薄弱。
也正是工作时间不长,因此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由此在课堂中的教学组织、提问设计的针对性,师生交往互动的品质,原有的一些习惯就体现出来。而这些也正是青年教师在初入职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上述问题从教育,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入手,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更大的提升。
二、工作室学期目标
1.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核心,在实践中体悟课标达成要素。
2.形成相对成熟的多个案例,通过课堂实践提升青年教师对问题的理解
3.通过课堂研究,了解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交往的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主要工作
一个中心:申报江苏省第十一批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交流”存在问题及行为转换的实践研究》,以此为工作室后三年研究的中心主题。
两个重点: ① 工作室成员实际教学的把握与深度分析
② 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学习
二项任务: ① 每月一次(2人)课堂交流活动
② 建立课堂教学研究交叉互动机制,即评课交流机制
三个机制: “网络研讨”“实践深化”“研训一体”
三、工作室建设学期策略及评价
1.推荐阅读,用理论涵养实践。
(1)专题阅读。推荐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数学教学心理学》一书,此书在省基本功培训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对于数学知识的表征、认识、迁移原理的认识等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借鉴。
(2)在线阅读。本学期将借助QQ群,推荐一部分较有影响且具有一定理论的课程、教学专业文章供大家在线阅读,比如“深度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考”等。
(3)个性阅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室成员提供阅读书目。建议每位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类期刊,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计划在2016年1月的第4次活动,开展阅读与实践交流活动。
2.扎实研究,聚焦课堂特质,用过程积聚成果。
工作室的主要推进方式是课堂教学研讨,第一轮活动,工作室领衔人不作过多的指导,目的在于观察与分析各位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到共性的可以有明确方式解决的问题,找到共性的可以值得用理论加以引领的问题,及无法直接解决,但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证明启发的问题。
① 建议采用迁移、移植等方式让青年教师经历课例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感悟课堂转型转什么,怎样转。
② 建议工作室完成后,再一次修改完善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重建,并撰写教学反思。
③ 要求每一位成员在活动中作中心发言,从一个侧面去分析问题。
3.实践探索,用行动创生智慧。
本学期是工作室运行的第一个学期,共针对以下三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一是课堂中的核心问题有哪些?怎样来问,怎样来反馈。二是课堂中的问题如何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交互推进。三是如果看待学生启而不发,这时教师怎样做。
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与有志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教师一起的。因此本学期我们将按原定目标,共同关注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高质量“课堂交流”的教师行为转化与实践策略。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聚焦并提炼出有针对性问题,通过研究解决,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