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创绘:天宁区小学美术联校教研暨常州市艺术严菁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严菁 黄一平

       

        金风拂叶,晴光满阶。为深化天宁区小学美术学科育人实践,更有效地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课程目标。10月23日,天宁区小学美术联校教研暨常州市中小学艺术严菁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在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蒋春燕老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耿群志副校长、天宁区小学美术专、兼职教师及市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共探以美育人新路径。

课例共研,诠释新教材

两位执教老师都选择了苏少版小学美术新教材,围绕工作室研究主题“基于中华优秀绘本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展开了教学探索。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严菁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美术课《万物“印相”》,用印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世间万物的肌理之美,激活学生骨子里的审美基因。课堂以绘本《是谁留下的痕迹》为趣味起点,通过引导学生触摸自然肌理的粗糙与细腻、玩转生活肌理的多样形态、回忆成长肌理的温暖印记,让学生在多感官沉浸中产生联觉体验,在感知与想象的碰撞中,有效培育学生的创新实践素养。严老师以“策划《肌理的100种形式》主题展览”为表现性任务,智慧运用班级转角举办微画展,生动诠释了时时可美育、处处有美育、人人享美育的美育浸润式育人理念,让艺术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自然生长。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章琦老师为三年级学生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小生灵的故事》。本节课以《昆虫智趣园》系列绘本为创意源泉与叙事主线,巧妙融合美术、语文与故事剧等多学科元素,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通过欣赏与评析绘本剧合作创编绘本故事综合运用多种技法优化道具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造型技能与创意实践素养,深化团队协作精神。整堂课以“编剧本、做道具、演短剧”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科学之眼”的观察与“艺术之心”的表达中,完成对自然生灵的深度认知与情感共鸣,充分展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魅力与成效。

案例详解,汲取成功经验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蒋春燕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汲取案例精华,笔耕美育新篇——全国优秀美育成果经验分享》。蒋老师围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美育实践案例,对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深入解读了获奖案例的成功经验,为教师提供可迁移、可落地的教学经验,助力教师实现从理念到课堂、从实践到成果的跨越。蒋老师讲座为老师们分析了美育现状,详解了科研要点,锚定了前进方向,坚定了研究信念,并鼓励老师们丰厚自我,向新求变,做有底蕴的求知者,有深度的思考者,有力量的实践者,有情怀的研究者! 

思维碰撞共绘美育蓝图

常州市天宁区博爱小学沈昱老师点赞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从“注重体验式学习、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鼓励创新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四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她认为,两位老师通过策划画展、表演短剧等表现性任务,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实现了目标、活动与评估的统一,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清晰、有效的实践路径。常州市经开区崔桥小学金立成老师立足学生的视角,从“我的立场”“我的活动”“我的成长”,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认为两节课深度践行“以学生为主场”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融入绘本元素,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设计情境化、趣味化、进阶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创作中实现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拔节生长。

最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做总结性发言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勇于挑战苏少版美术新教材同时车老师聚焦美术学习痛点、教学理念转变,强调教师要提升美术素养和专业能力,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度,更强调要结合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形成研究共同体,推动美术教育新发展

本次活动以理论为舟、实践为桨,通过课例展示的鲜活呈现、专题讲座的深度剖析、教学研讨的思想碰撞,不仅为后续教学实践铺就坚实道路,更沉淀下可辐射、可复制的优质实践经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