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培训暨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研训活动在局小举行
发布时间:2025-08-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花琳 沈喆 张艳

2025年8月22日,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培训暨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研训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行。本次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理解新修教材编写思路,用好统编版小学语文新修教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常州市各辖市(区)小语教研员、常州市及各辖市(区)小学语文学带、骨干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聚焦·新教材落地指南

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毛成老师为全市教师作《小学语文统编版二、三年级新教材培训》。毛老师基于教材修订的理念,为教师们解析修订要点,梳理新教材的新变化,并给出如何用好新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及习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立意、转变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路径指导。

深耕·教研写一体转型

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王学进老师作《基于新教材的“教·研·写”一体化路径探索》的讲座。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变革围绕新课标课程整合与实践导向理念,提出以思维转化为核心,推动教师从事务思维走向设计思维,从工作思维升维至研究思维,实现教学、研究、写作的深度融通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研写一体化实施策略,体现了新课标以文化人、以学促思的教育导向,助力小学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素养生成转型。

新卷初展课标的清风拂过教材的每一页,也拂过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常州小语人携今日所得,以研为笔、以教为墨,不断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擦亮“常有优学”教育名片。

局小青年教师培训心得:

张芳芳:

参加此次培训,我收获满满。作为一名一升二的语文老师,吃透新教材的变动尤为重要。毛平老师指出教材的修订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培根铸魂,同时夯实核心素养,落实学习任务群,突出语文“三性”等,让我明晰二年级教材在时代性、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的调整。教材增删贴合时代,选篇兼顾经典与育人,单元结构虽稳但表述更清晰,聚焦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因此教学中也需强化综合实践,关注梯度,重言语积累与幼小衔接。要以素养为导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读写。比如依托阅读部分的关联性,引导迁移表达;把握识字写字编排,夯实基础。在朗读指导方面,毛老师也强调要重视朗读基本功训练,且具有层次性。此次培训为我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将所学运用到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与深度。

江杉:

参加语文教材培训,我有了许多思考与收获。活动中,对单元内容的深入剖析,让我明晰了语文本质——它不只是字词句的堆砌,更是语言运用、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的融合。教材不是“说明书”,是带着温度的“成长地图”,单元整体结构兼具连贯性与梯度,编写意图紧扣课标要求,既注重基础能力夯实,也着力于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本次培训,我感受到教材修订强化文化自信与时代性,经典与新篇兼顾。修订版教材以双线结构落实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让教学更具抓手。阅读综合实践的探讨,启发我将其灵活融入日常,借探究人文价值、训练阅读策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教材梯度衔接各学段,从拼音、古诗词到综合学习,调整处处贴合学情。

吴敏:

 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培训暨统编教材研训,于我而言,不只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教学思路的深度革新。上午,毛成老师对二、三年级新教材的解读,精准聚焦教材改动,他抽丝剥茧剖析编排逻辑,让我明白改动是为核心素养落地,解开了我面对教材调整的困惑,知道如何借改动教阅读、育情怀 。下午,王学进老师 从 “为作者寻找读者” 的写作教学理念,到写作动机、知识技能 “双翼驱动” 模型,再到 “动机、内容、支架、评价” 系统,层层递进,刷新了我对作文教学的认知。让教学从 “单向输出” 迈向 “教、研、写循环成长” 。这场研训,是知识补给更是信念赋能。未来,我会带着收获深耕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盼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筑牢基础,长出核心素养的 “翅膀”,飞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

叶雪宁:

8月22日全天,我有幸参加了在市局前街小学举办的“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培训暨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研训活动”。本次活动组织严谨、内容丰富,每一刻都充盈着学习的热情与碰撞的思考。上午毛成老师的讲座详尽扎实,对二、三年级新教材的拆解深入骨髓。她不仅仅是在讲“教材怎么变”,而是从课标精神的高度,分析新教材是如何将理念转化为文本和任务的。听到她具体剖析单元编排的意图、选文增删的考量、学习任务链的设计逻辑时,心头豁然开朗。这些实实在在的“抓手”,让即将面对新教材开学的我,少了几分忐忑,多了沉甸甸的底气和明晰的操作思路。下午王学进老师的分享则点燃了另一种兴奋。他提出的“教·研·写”一体化路径,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专业发展迷雾。那些源于日常课堂的真实教研案例,那些将“困惑”转化为“成果”的鲜活故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教研与教学、写作间的断层,一种“原来可以这样融会贯通”的惊喜感和跃跃欲试的心情油然而生。

江立成:

听完王学进主任《基于新教材的 “教研写” 一体化路径探析》讲座,我对自身教学中 “未做好的细节” 与 “可改进方向” 有了更深思考。此前,我虽用心备课、关注课堂反馈,却未能及时在课后记录、梳理可改进之处,进而形成我的思考。我总将 “教学” 视作本职,“教研”“写作” 则是 “附加题”,这也使我在提升自身专业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王主任 “专业成长靠‘日常沉淀’,非‘突击’” 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日常教学中,可以把 “教学困惑” 当 “研究起点”,将 “课后反思” 变 “写作素材”。往后,我要努力告别只埋头教书的状态,朝着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努力 —— 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也是实实在在的专业收获。

王文霞:

今日有幸聆听毛成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二、三年级语文新教材的修订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同年段学习内容的螺旋上升,同时跟随语文教研组,持续进行指向学科实践的课堂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跃升。下午,王学进主任的讲座为老师们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精读教学提供了实践范式。同时,从王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中,我也深切体会到,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当是教材解读的“研究者”、教学改革的“践行者”、专业成长的“追光者”。未来我们应该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思考-实践-写作”的良性循环,通过持续的写作研究来涵养教师内生长力,让教育生命始终处于生长状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