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新课标“实践性、综合性、情境化”教学要求,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低段阅读课程中的创新应用,4月29日,天宁区卢赟教师发展工作室以“具身视域下低段阅读课程新样态” 为主题,举行了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常州市天宁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武进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裴红霞校长莅临指导,工作室成员教师们齐聚一堂,共探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路径。
一、具身课堂展魅力,情境浸润促成长
活动以三节低段阅读示范课开篇,生动诠释“身体参与学习”的具身教学理念。
常州市科教城小学李志萍老师执教《荷叶圆圆》,引领学生化身“小水珠”“小蜻蜓”,在角色扮演中畅谈荷叶上的所见所行,并用肢体动作模拟“躺、眨、展开”等动词,让语言韵律与画面感跃然课堂。
丽华三小蒋莉老师执教《文具的家》,紧扣单元“习惯养成”的主题,以“好习惯贴纸”为激励机制贯穿始终,结合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想象表达,深化共情能力和思维;结合学生的表情、动作、对话演绎和插图帮助学生识记和体会生字。
许嫣娜局长执教《夜色》时,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带学生“走进”漆黑夜色,结合生活分享对夜色的感受。她以多元识字与朗读方式,让枯燥知识妙趣横生,助力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深化文本理解。
二、聚焦学段特质,教学策略有解码
课堂观摩后,许嫣娜局长带来《说说第一学段的那些事儿》专题讲座,从“知识的互动”与“社会的互动”两大维度为教学赋能。在知识互动层面,她强调识字教学应避免随文识字碎片化,要将生字融入情境,有机渗透课后习题;朗读需形式多样,鼓励学生融入个人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她提醒教师勿用图片、视频束缚学生思维。在社会互动方面,她指出师生、生生互动是教学关键,教师应营造灵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及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反馈,助力学生明晰学习方向。
三、高位引领启新程,具身教研需深耕
教研员裴红霞校长以“三有三声”凝练活动精髓:学生在具身学习中“有获”“有趣”“有助”;课堂因具身化设计洋溢“掌声”“笑声”“回声”。她强调,具身理念落地需依托动作模拟、角色赋予、体验参与三大支点,如《荷叶圆圆》的肢体表意、《夜色》的情境代入等,让语文实践接轨生活,调动学生情绪,实现语言素养与生命成长的同频共振。
随后,工作室成员教师们结合观课感受,展开了热烈讨论。
丽华三小的蒋莉老师表示课例和讲座让她她收获颇深。她深刻体会到:具身理论赋能低年级阅读,是让学习“长”在身体里。课堂中,身体成了认知的“探测器”;情境设计将文本转化为“体验场”。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参与让知识“具象化生长”,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从”学知识“到”长能力“的跨越。
在学习课例和讲座后,清凉小学的江雨榕老师深刻体会到“具身认知”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随文识字需嵌入情境,朗读与互动激活身心体验,想象力培养依托语言张力。今后教学中,她将更注重身体与环境、情感的协同,让学习真正“具身化”。
龙锦小学的周雪梦老师认为在具身认知视角下,低段语文课堂应以互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以随文识字为载体,联结生活经验与文字符号;以朗读指导为路径,贯通声音韵律与情感表达;以激活想象为动力,融通现实经验与文学世界;以倾听学生为根基,助力孩子实现课堂上的“真学习”和“真成长”。
在学习完课例和讲座后,解放路小学的郑丽丽老师领悟到具身认知注重身体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情境创设、朗读指导、想象激发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达到与知识的互动、与社会的互动和与环境的互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真理解”和“真运用”。
紫云小学的陈婷老师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到具身认知理论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多感官情境及游戏化互动,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身经验,促进认知内化与情感共鸣。语文课堂中的具身认知有效突破了机械记忆,通过身体参与,激活了孩子们的共情力与创造力,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与儿童具象思维的同频生长。
红梅实小的陈婧水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事物特点,形成具身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动作感知,深化动作与语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构建具身情境,理解关系,通过配乐朗读,营造语言情境,使身体与文本共鸣,增强具身学习效果。
此次活动为全体语文教师指明方向,未来,工作室的成员教师们将继续秉持 “以身体为锚点、以思维为引擎、以素养为归宿”的理念,让阅读成为儿童探索世界、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生命之旅。
(撰稿:薛鹏 审核:卢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