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工作室>>单信教师发展工作室>>文章内容
天宁区单信工作室活动报道(第25次)
发布时间:2025-03-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单信


名师导航|聚焦面积教学,促进量感发展——记区小学数学单信工作室第25次活动

 

春风送暖,阳光和煦。2025424日,天宁区单信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录播室,参加工作室第25次研讨活动,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课堂实践,学思并行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伍珈宁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伍老师以数学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课堂上,伍老师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形成面积概念,建立度量意识。  

首先,她引导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的“面”,由“面”引出面积概念;通过比较三个省份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建立“标准”意识;设计“24寸照片有多大?”及“一张周报的面积有多大”的小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数量+标准”才能准确表示物体面的大小。紧接着,伍老师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面”过渡到数学上的平面图形,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在交流总结中发现需选择合适的标准——小正方形;由一个个铺好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面积尺”,让学生直观测量出图形面积,感受其方便快捷。最后,伍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游戏,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若选择的小正方形(“标准”)大小不同,面积表示结果也会不同,这为下节课“面积单位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互动评课,深入探讨

在交流研讨环节,工作室成员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活动丰富、板块清晰。吴婷老师认为,伍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通过生活化情境逐步过渡到抽象概念,有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打造了一节有活力、有深度的课堂。徐萍萍老师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疑问:本节课是否需要让学生明确面积是建立在封闭图形基础上的概念?这一问题引发了工作室成员的深入思考。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单信老师进行全面总结。他指出,伍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活动”展开,活动紧扣真实情境、指向学习路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乐在其中、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  

 

专题讲座,赋能成长

常州市虹景小学的张颖老师作了《基于量感培养 深化面积理解》的讲座。张老师依据新课标中对量感的界定,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出发,对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她提出,要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明确核心概念,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量感的有效培养。  

本次教研活动以课堂为镜、以理论为导,为工作室全体成员提供了实践新课标的有效路径。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教研并进,立足课堂主阵地,躬身实践,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笃行不怠。  

 

撰稿:张颖

摄影:王姣

审核:单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