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12月11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2301拉开帷幕,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老师亲临指导,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郑梅老师执教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创设了生活中的分东西的真实情境,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分类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过程,建立分数的基本概念,再利用学具动手折一折,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在大量的直观体验中,逐渐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接着,戎晓霞老师执教五上《图形中的规律》,本节课是基于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验手册“一共要多少根小棒”相关内容进行的再设计。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的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从简单问题入手。在小组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算式表示”过程,提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三会”能力。
随后的互动评课中大家围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与生成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吴亚萍教授肯定了两位青年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勇于挑战的研究心态。她指出:在概念课型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规范语言的表达,举一反三中抽象本质,形成概念。在建模课型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四大原则:一、任务驱动,化大为小,确定起点。二、有序记录,找规律,明理。三、搭建脚手架,辅助建模、算式表达。四、符号表达,归纳建模。吴教授总结到:“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教师要学会开发思想,注重台阶设计,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在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中让每一位学生经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