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2024年江苏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堂”(第五季)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在局前街小学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芳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帮助教师理解和用好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10月28日至29日在常州成功举办江苏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第5季)主题观摩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常州市教科院、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承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400多人齐聚一堂,聚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共研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活动采用“现场观摩+线上直播”的形式,线上观摩学习人数达十万多人次。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家珑,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顾问袁浩,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委会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教学专委会委员李亮,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黄明旻、常州市天宁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常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及江苏省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伟平。

专家引领,深思笃行促提高

10月28日上午在局小报告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黄明旻女士主持。

常州市天宁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女士致欢迎辞,她从天宁教育人、江苏小语人和局小人三重身份,谈教育之担当、沃土之成长、变革之作为,殷切期望小语人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创造出小语教学的新天地。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七彩语文》杂志社社长朱家珑主任提出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他指明,书写与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工程,引用实证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朗读训练对孩子生命成长的益处,强调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七彩语文》杂志社社长朱家珑主任提出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他指明,书写与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工程,阐述朗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益处,强调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主任提出,在三新背景下,老师们面对种种观念困惑,应当集聚一堂观摩课堂、深入研讨,进一步解决“什么是进步的教学”这一问题,才能建构好自己的观念地图,在教学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和笃定,在相互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开幕式结束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做专家报告。陈主编全面介绍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修订思路,结合具体课例给予老师们有效实用的教学建议,勉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深入学习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当天下午,活动分设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个会场同步开展“学为中心”的课例展示和教学研讨。

深耕课堂,探索语文教学新样态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蔺书旸老师执教二年级《玲玲的画》(第一课时)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鞠湉一老师执教二年级《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黄妍老师进行课例解析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刘萍老师执教二年级《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徐桔群老师进行课例解析


  徐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春老师、镇江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晨晖老师进行点评。刘春老师强调了识字与写字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课堂内要注重关联、打通、整合,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互相成就。张晨晖老师深入探讨了新课标、新教材与新教学的背景,强调了“学为中心”的主题,通过回顾三节课的案例课展示了阅读与思维的关系,展望了未来课堂的愿景,期待更多师生共同成长的新课堂呈现,彰显了新课标下“学为中心”的重要性。

常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作微讲座《第一学段“学为中心”的实践探索》。朱洁如老师强调了当前课堂教学需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指出“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是能力导向、素养导向,需通过整合多种策略、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她也分享了第一学段的学段特征及其关键能力,阐述了为高品质语文实践活动奠基的底层逻辑,为与会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考。


中年段会场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刘军老师执教四年级《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杨丽老师执教四年级《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裴红霞老师进行课例解析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韩云老师执教三年级习作《我来编童话》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莫祥慧老师进行课例解析


宿迁市教科院曹智勇老师、南通市教科院王爱华老师进行点评。曹智勇老师与在座老师进一步探讨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内涵和重要性,并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分享了以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探索,启发老师们进一步思考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师观。王爱华老师结合课堂教学,阐述了设计亮点,以“学为中心”在于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出发寻找范例、搭建台阶、渗透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创编童话故事。

连云港教科院马建明老师做微讲座《第二学段“学为中心”的实践探索》,他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分析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型,为老师们梳理了语文大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从设置情境和任务、设计活动与步骤、制定目标与评价等纬度为老师们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段会场

  常州市实验小学李玉老师执教六年级《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

  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毛成老师进行课例解析(毛成)

     南京市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孙银杉老师执教六年级《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

  南京市小营小学陈砚雯进行课例解析

  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钱栋彬老师执教六年级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杨玉林老师进行课例解析


盐城市教科院陈小平老师、无锡市教科院陆早才老师进行点评。陆早平老师认为两节习作单元精读课都能基于教材,找准学习基准点;基于学生,充分体现“学为中心”这一主题;基于学习难点,引发学生深入探究,进而让学习过程看得见,让学生认知看得见。陈老师认为第三节习作指导课在梳理这一单元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为孩子搭建可操作性的学习支架,助推真实表达。

  南京市教科院梁俊老师做微讲座《第三学段“学为中心”的实践探索》。梁老师在剖析“学为中心”两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中可以参照的具体举措:建构真实的学习场域。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老师们可以从设计适合的情境任务和搭建切实的学习支架两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 

名师示范,探索用好新教材新方法

29日上午,首先由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史春妍执教示范课《yw》,做微讲座《在用拼音中学拼音》。史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上丰富的情境图示音示形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多形式的读和趣味化的游戏中,将字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学习目标落地。史老师指出,拼音教学应注重趣味性、游戏化、活动化,关注低段学生特点,让学生学得快乐。

常州市华润小学党支部书记许嫣娜执教示范课《两件宝》,做微讲座《“以识促读”的情境创设》。“糖果”老师的课体现了她“甜甜的语文”儿童在场启蒙教育的主张,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不断创设文本情境、生发关系情境,持续推动形式多样、内含逻辑的学习活动,渗透低年段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主动学习的建构中不断提升语文能力。

活动总结,同心齐研向未来

李亮博士肯定了年轻人的力量,他感慨年轻教师就像树一样,先在小语沃土中深深扎根,再努力汲取广阔世界的养料,才能变得枝繁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两天的小语课堂中,李亮老师观察到语文教学正回归常识、基础和本质,借助教育家叶圣陶的名句,启发大家语文教学其实并不复杂,应带着孩子读书,追求真实、简单、清楚、轻松和快乐的课堂。

最后,江苏省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老师作活动总结。倪老师期望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厘清“学为中心”的含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习本身规律;以学科为中心,关注学科实践的强化。倪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注重教学视角的探索:关注教材,统筹要素的螺旋发展;关注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关注思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来自全省各市的“小语人”相聚在常州,相聚在局小,共同谱写下教育新篇章。此次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带给老师们前沿的教育理念、丰盈的课堂思索、乘风而上的教学变革。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起航。此次活动中,常州小语人在三个学段展示教学、分享课例评析与讲座,得到与会专家、与会老师的赞扬和肯定,进一步擦亮了常州市教育局“常有优学”“常有优教”“常有优师”的教育名片,体现了常州市教科院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背景下依标教研、依标教学,追求指向学科实践的高品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持续化、深入化的探索。

相信所有江苏“小语人”定会同心齐研,向学而教,一路生花,为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