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在全省范围内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聚力推动“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历练和成长,助力实施“常有优师”行动计划,9月29日,常州市“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二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行。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久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亮、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江苏省教科院博士罗文娜、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韩志祥、常州市教育局人教处副处长李剑、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常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朱洁如、天宁区教育局局长薛文兴、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出席本次活动。相关学科的教研员以及各辖市(区)高中物理、高中语文以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0余人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由徐展主持。
开幕式上,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致辞。俞局长指出,一直以来,常州市教育局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常有优师”助力“常有优学”。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不仅是对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的培养,更对常州市教师队伍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常州也将充分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榜样作用,激励全体教师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擦亮“常有优学”名片,办人民满意教育。
从报告中汲取思想的力量
许嫣娜老师带来了《以“甜”为核:小学语文启蒙教育范式20年探索与变革》的主题报告。许老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启蒙教育的核心要素,阐述了“甜甜的语文”这一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甜甜的语文”背后是儿童立场、是快乐教育、是糖果老师的育人智慧。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在点评中提到“甜甜的语文”是许嫣娜老师对实践的深刻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特质,这种深入浅出的报告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她提出了三点希望:
希望各位“苏教名家”担当使命,做教育家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希望各位“苏教名家”不忘初心, 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实践者、引领者。
希望广大的教师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为榜样,见贤思齐,追求卓越,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
随后,欧阳林老师以《思维育人:让心智在语文园地里健康生长》为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欧阳老师从高中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路径。
陈新华老师以《为思维而教:高中物理“思慧”课堂的构建》为题进行汇报,她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分享了如何构建“思慧”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以“一颗糖果,两粒核桃”为喻,指出名师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精心的教育设计、持续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及深厚的教育情怀。杨会长强调教育理解的精准与独创性是成为名师的重要道路,名师正是通过一节节课的积累,不断精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主张。期待各位名师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激活周围人一起同行,走在研究儿童、研究教育的路上。
从课堂中品味甜甜的语文
下午,许嫣娜老师现场执教《曹冲称象》一课,为大家带来甜甜的低段语文课堂。许老师抓住“称”这个核心字眼串联起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将识字、语用的训练在有温度、有体验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生,让课堂本身有了生命。孩子们在糖果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地思考、朗读、训练、表达,品味着语文课堂的甜,感受着语文学习的乐。
从沙龙中感悟甜甜的教育
“甜甜的语文”,来源于糖果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是灵动的,是亲切的,无痕地融在整个教育过程里。一场围绕“甜甜的语文”语文启蒙教育沙龙分享会正热烈展开。参与此次沙龙的有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黄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陈旻,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高羽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中山路小学副校长嵇文佳,常州市华润小学副校长何燕,常州市龙锦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纵瑞怡和常州市刘海粟小学课程中心副主任徐娜。这样一群人,喜欢甜甜的语文,也在甜甜的语文中不断汲取成长的动力,再用甜甜的语文去辐射和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甜甜的语文”的魅力。
常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深情回顾了糖果老师的教育成长历程中的三幅画面:初期以简笔画与孩子的亲密互动看到她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样态;而后通过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等重要赛事锻炼提升,展现出卓越的教学能力与心理素质;如今经历了多次大型公开课和竞赛,糖果老师不断形成了独特的“甜甜的语文”教学风格。糖果老师的成功离不开对儿童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希望她继续葆有这份对儿童的爱,不断前行。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亮博士在聆听了许嫣娜老师的教育教学主张汇报与一节现场课后,用“简单”“清朗”“愉悦”三个词来概括自己在场的感受。李亮博士认为“甜甜的语文”是师生相互映照的、儿童在场的语文,是展现儿童真实的学习状态的学习在线的语文,是把自己的教育理论创新写在每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中的语文。
接下来,常州教育将继续加快名师名校长名专家培养工作,大力推进更优的教育治理、更优的学校发展、更优的师资提振、更优的课堂教学、更优的学生培养、更优的教育服务,擦亮“常有优学”名片,为常州教育新实践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