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葛恬)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葛恬


摘要: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学中的优缺点,依据反馈内容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地拉近学生和科学课堂的距离,对于学生当下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但在对当今时代下的小学学校科学课堂的教学调查中却发现,过程性评价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想要呈现出优质的成果就必须对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性评价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对过程性评价的有效优化,不仅能够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让学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教师的建议加以改进,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有利于我国未来中坚人才力量的提升,是我国持续与稳定的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对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在小学科学课堂当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1.1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化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成并且逐渐完善的时期,在科学课堂当中,教师原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能在科学课堂当中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理论,使自身的科学知识得到丰富并且提升。引导小学生在科学课堂当中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能力以及钻研精神。因此评价的多样化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基于应试教育以及传统课堂的影响,仍然采取着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教师更趋于形式化的表扬与鼓励,十分不重视培养并促进小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1.2对比式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评价当中,教师对于对比式评价的错误方式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将鼓励式评价与批评评价混淆。在两个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个体差异较强的学生之间,经常会做出对比式的评价方式。将成绩优异的学生大肆的夸奖,同时对学习能力较为缓慢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很显然,这种长期的对比式评价将会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无法形成对自身恰当并且正面的认知。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而言更是对教师的对比式教育产生严重的惧怕心理,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卑情绪,无法形成健全并且完善的人格与道德品质。教师将两个差异性较强的学生对比比较,本身对于学生而言便缺乏了合理性。

1.3缺乏公平公正性

小学科学的课堂当中,许多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能力较为缓慢,而有的学生思维抽象能力较强,对于其中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便更加有效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应只因为课堂当中的一件事情,而是应结合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进行深度的观察与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也应对自身的课堂情况反思,充分的做好评价准备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鼓励教育。

2科学课堂教学与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2.1促进科学课堂教学本身的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在新时期教育事业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调整,如何在多元化的影响因素下实现对评价方法的有效选取和优质呈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过程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简化,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和教师的眼前,除了促进小学科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之外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2丰富我国科学课堂评价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在科学学科教学领域的起步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性对应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进而使得科学学科中的过程性评价时常会出现各类问题,为过程性评价效果的呈现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对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进行持续的思考和研究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当地的本土特点逐步的进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拉近学生和过程性评价模式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影响力,让学生逐步的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3有利于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以往的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主导,依据自己的思想为学生布置探索任务,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较少,学习兴趣逐渐地被消磨,最终让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势,无法带给学生真正的良性影响力。而在过程性评价落实后,这一困境则被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对于所学的科学学科也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这对于学生内化科学知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地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充分地凸显出了科学课堂教学与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分析

3.1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阶段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是小学生学习当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应从客观并且公正的角度对待评价这一教学环节,采取恰当并且较为积极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小学科学当中的成长。对于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当中的学习认知能力,同时推动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动力,帮助教师在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同情况,为今后的更高年级课程做好教学准备。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对于科学问题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能否在课堂当中对掌握较差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与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体系当中,改正自身对于学习问题的不良情绪以及态度。同时,教师也不应再继续采取成绩式的评价方式,应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锻炼学生的学习态度当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评价,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在科学课程学习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若是学生能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效果当中便能取得一定的进步与成长。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机制是否正确,对学生近期的学习能力做到一个全面的评估,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认识常见岩石》这一课时当中,教师根据岩石的特征以及分布进行教学导入,并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感官在多媒体当中认识不同的岩石。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深刻体会。

3.2采取全新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科学课程当中,包含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难免在学习当中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此时对于教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较为浅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全新的小组相互探究评价方式,在科学课程当中进行小组人员分配,使学生在小组当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教师在分配当中应采取分层安排,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采取互相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帮助对方找到学习当中的问题,并对其在小组当中的能力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同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调整、创新与完善,帮助小学生学会开拓自己的学习思维。例如在《国旗是怎样升上去》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创设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引导学生能在小组中讨论国旗是怎样升上去,并且根据教师出示的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方式,与现阶段天安门升国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学生在小组中对同学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结尾后进行评价与总结。

3.3教师制作评价表

科学课程当中,小学生的学习不稳定性较强,每周每月便会有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针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制定学习评价表,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及时地记录与观察。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在科学课程当中得到不同的进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观察学生对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当中,教师进行评价表的修改与完善,全面地了解本班级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及评价表,在班级当中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结果。例如在《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制定评价表,根据学生在本节课当中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在布置生活任务后,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否积极的对待,并且完成情况怎样,在课程结尾后将评价表进行公开化。

3.4评价的标准要公开化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必须保障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具备公平性和客观性,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对此,教师应当制定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并且采取标准公开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认可,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过程性评价中的改进建议,取得最大化的收获,呈现出持续进步的状态。其次,教师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标准的设计时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完成所有过程性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而在实现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过程性评价的各项条例和流程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主体为主的有效突出,让学生真正地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体,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呈现出优质的听课效果,实现小学科学学科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有效性。

3.5科学小助手轮流化

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参与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设置价值出现大幅度地降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成长。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应当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在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时通过选择科学课堂小助手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科学资源的搜索、相关信息的整合等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在科学课堂中拥有更为优异的表现。与此同时,在进行科学小助手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取轮流制,并且设置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模式,为每一个小助手打分,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发现自己在科学课堂中的变化,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的目的,使得学生今后能够更为踊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3.6全程评价

传统的科学学科评价方式局限性较大,仅仅放在教室环境和教学过程的40分钟内,导致学生在其他时间无法得到科学的与合理的评价指导,未能实现为学生带来最大化的良性影响力的目的。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应当对全程评估重视起来,将过程性评价进行合理的拓展,渗透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在优质的空间内得到最佳的指导,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科学学科,为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情况的评价之外,还应对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进行观察和评价,实现对评价范围的进一步拓宽,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呈现,帮助学生从微观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优质的改变,推动学生的科学学科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到《杠杆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试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案的制定、构建等多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合作情况的观察,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实验全过程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地发现,得到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7及时反馈

虽然在新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对科学学科教学愈发的看重,但由于科学学科并非传统的文化类学科,不涉及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这也就使得部分学校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比较下,对科学学科的重视度依然相对较低,所选择的科学学科教师也多数为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兼任,极大地降低了科学学科教学的专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无法将足够的经历和时间放在对学生的科学指导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相对片面,无法为学生带来足够的良性影响力。对此,学校领导者应当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正确的认识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力,将科学学科教学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选择专业化的教师进行教学,使得科学学科能够在学校的支持下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例如:在学习到《抵抗弯曲》一课时,教师需要在合适的契机下及时地给予学生评价,并且及时地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构建出良性的循环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能够都得教师及时地纠正,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创造出更多的良性影响力。

综上所述,基于过程性评价优化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有效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符合新时期对教育的期许,因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评价起到高度的重视,做到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不断的落实优化策略,创造出更多的良性影响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