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新学期第一次研修活动在局前街小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教授莅临指导。
课堂实践再探究
本次研修活动是数量关系教学的专题研究,分别由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黎媛君老师执教《简单倍数关系》和袁平平老师执教《简单份总关系》。
黎老师从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调用已知两个量、求另一个量的学习经验,在根据条件编题目、根据算式编题目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感悟内在本质。
袁老师则从笔筒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找信息、编题目、列算式、说发现的过程,细致指导、辨析比较,帮助学生归纳份总数量关系,并应用份总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研修班的老师们进行研讨交流。老师们从教学切入点、日常渗透点提出关于数量关系教学的想法,同时对课堂的互动生成,体现学生的成长感等方面,提出对完整课型研究与长程教学一致性的思考。
纲要导读再学习
接着,常州地区数学学科责任人周志华副校长以《小学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为题,对《“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进行导读。周老师从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核心任务、各年级数量关系教学的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从教学的问题入手,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培育结构化的思维,挖掘育人价值,为落实新课标的研究提供了视角和路径。周老师作为“新基础教育”的“老骨干”,就如何整体解读并把握学习内容,向“新骨干”做了示范引领。
整体构建明方向
最后的互动研讨中,吴亚萍教授对两节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重建建议,并整体重建了低段数量关系的教学结构,指明了研究方向。
首先,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关系思维。教师如何处理数量关系的教学,是集中还是分散?是抽象还是情境?正如教和学是一种交互整体,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建立关系思维,实施整体系统教学,分散与集中结合,在小学阶段建立学生数量关系的根基。
其次,整体长程设计,把握知识结构。通过梳理每个学段数量关系的教学安排,在知识结构的关系中体现本质。关注学生主动变化能力的培养,体现年段的递进与迁移。低年段教学的部总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简单数量关系,根据有几个数量,经历“选条件、提问题、想关系、列算式”的一般过程。中年段的教学关注变化,把其中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拓展为复合数量关系,也可以把变条件转化成变问题,同时进一步研究特殊份总关系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高年段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将两个事物丰富为多个事物,丰富不同数的类型,进行分数、比、百分数等实际问题的研究。
接着,聚焦结构递进,构建高效课堂。围绕数量关系教学,关注知识结构,建立方法结构,经历过程结构,凸显学生的思维路径。通过个例研究,学会选择条件变化问题,感知条件与问题的内在关系;通过变化情境枚举,整理、找规律、在情境差异中命名概括数量关系;通过综合对比沟通,揭示关键句是怎么表达关系的。这样的学习不是简单告知、不是思维替代,这样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有向开放、重心下移、点拨促思,这样的课堂关注问题的捕捉与处理,互动的课堂是激活资源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提升资源的课堂,学生在过程中互动生长。
由此,体现关系思维的追求,经历数量关系抽象的过程,培养归纳和演绎的综合能力。老师们逐步清晰、明确了数量关系教学的目标递进,体悟了递进目标课堂转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