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年段学生有效提升歌唱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田碧霞

基于低年段学生有效提升歌唱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意义与价值

1.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艺术修养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到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音乐、体会音乐及提高艺术修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歌唱教学为主,让孩子们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孩子喜欢了歌唱,他们的情绪才会高涨,才会随着老师的启发层层深入学习并了解如何表现歌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创新和表现的能力。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记忆内容较弱,他们学习歌唱的能力和掌握音高、节奏的水平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不能积极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要以歌唱教学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趣味的歌唱过程中进行乐理知识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的提高。而在歌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情境、游戏、朗读和音乐语言相融合,如何在歌唱过程中穿插乐理知识,利用歌唱把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3.研究实践中的再认识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一方面我们认为歌唱教学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最好和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而小学低龄段儿童的可塑性最强,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要还课堂以天籁的童声,还音乐以厚重的文化,还学生一个真正的具有音乐性的音乐空间也是音乐学科目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低龄段儿童歌唱状态起始开展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仅感觉到低龄段儿童歌唱教学的研究不能拘泥于歌唱状态,应更加深入研究,将“小学音乐低年段歌唱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小学音乐低年段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重点而深入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有效

教学有效性是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能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是能引导学生有所收获,具有实效,力求高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进步与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就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而言,能有效引导学生“爱唱歌、唱会歌、唱好歌”这九字方针,是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问题。

2. 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目标

1. 摆正小学歌唱教学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改变以往教学中低效的歌唱现状,通过各年级段学生的歌唱现状、知识结构的研究分析,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歌唱教学策略。

2. 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其它音乐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提高学生歌唱的自信,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3.  研制有效的低年段学生歌唱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歌唱教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歌唱教学的能力。

研究内容

1.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针对所研究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有效的策略,能借助熟悉的歌曲、多变的歌唱教学手段的策略研究。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如研究在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如何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歌唱教学。

3. 对学生歌唱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歌唱教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歌唱教学的能力。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历程

自课题开题以来, 在研训中心的指导和学校的关心下,在课题组成员的齐心合力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题的各项研究活动,使课题有效、有序地开展起来,做到了课题研究日常化,推进本课题的实施。

1.课题确立阶段(2017.12 ~ 2018.3)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进行提问的初始调查,形成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成立课题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7.12~2018.11)

    以低年级为抓手,全面进行实验,有计划、有目地的开展研究与积累,形成阶段性论文,并采取行动与措施,边实践边研究,不断修正实验。

3.课题总结阶段(2018.10 ~ 至今)

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的展开

一、关于低龄段小学生歌唱教学的关键影响要素分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用与人的主要方式是声音的传递,音乐又是技能性学科,有其不同于知识性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其间各要素以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总体形式呈现的,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对低龄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歌曲演唱是参与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经验,进而逐步形成能力,而在学习的最初,音乐总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非常重要。

二、关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针对以上“研究的方法”中提炼出的学生音不准的原因,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

1.关注歌唱状态。

为何学生歌唱以音偏低为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偏低主要由学生歌唱时身体状态松弛所致。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歌唱状态很重要,双脚踩地,身体挺立饱满。同时,也要时时关注自己的歌唱状态,一旦不佳,音也会偏低,要马上作调整。老师的状态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2.关注歌唱音量。

既要关注学生歌唱的音量,不能过于响亮,因为既会影响听觉而容易音准偏失也会容易声音失控而使音准偏离。也要关注自己的音量,过响会听不到孩子的歌唱,并使孩子依赖你的歌唱。

3.关注歌唱速度。

为何速度一快,音准就不好呢?原因1歌曲还不熟悉,原因2声音控制能力不够,不能迅速收紧。那么,在熟悉歌曲的同时,要练习声音的收紧能力既跑动能力(首先要轻巧,其次要让学生体验快速歌唱时身体的肌肉状态以及气息感觉)。

4.如何唱准歌曲起音。

这里的“起音”不仅指整首歌曲的起音,也指每一句的起音。方法1心先于声(通过听辨体味高低、通过聆听和手势体味感觉、通过动觉帮助歌唱);方法2紧抓“发声”那一瞬,“喷薄”而出。

5.如何面对时值较长的长音。

很多歌曲都有四个拍的长音,如二年级下册《白云》这首歌,长音偏多,学生往往唱不好。原因:气息不够、同一状态的保持不够。方法1:激发情感,有情就有气。方法2以手势帮助保持饱满的状态。

6.如何面对音区较高的音。

方法1唱之前,内心已经听到了想要的声音(内心听觉),并且已经看到了想要的声音(内心视觉);方法2肢体辅助歌唱;方法3学习用假声歌唱,哪怕音不高时也不能完全以真声歌唱。

7.如何面对音程音准。

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两只小象》,歌曲第一小节“13  51”的“3  5”下行比“5 1”

上行更难唱准。即便是同一个音程,上下行演唱时音准把握的难易度也不一样。就如《两只小象》,“15  56”中的下行音程“15”比第一小节的的上行音程“51”要难。

方法:拿出这些音程,作为基础练习内容,方法有很多:回声(模仿)、听做、接龙、唱构等等。

策略二:得出了培养学生对歌曲准确音调心理感知能力的5种方法。

对歌曲准确音调的心理感知是学生准确歌唱的前提。那如何让学生能对歌曲准确音调有很好的心理感知呢?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着手培养:

 1.“常规”法。

培养“会聆听、会比较、会评价、会调整”的音乐学习常规。

1)会聆听。

会聆听,指听得专注、听得敏锐,专注是敏锐的前提,要把专注聆听作为“听”的习惯去培养。方法有很多,但原则要把握。

原则1:第一堂课就开始,堂堂课去做。

原则2:每次设计“听”的活动,都能吸引学生。

原则3:每次的“听”都要有任务。

原则4:任务要随着“听”循序渐进地发展着。

原则5:以一些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原则6:关注学生“听觉心理”。

①在任务中听。

②在语言引导中听。

巧妙的语言引导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听得更细。举例说明:如《时间像小马车》一曲中,两句模拟小马车的奔跑声是歌曲的难点,教师通过语言(关注小马车跑的方向、路线、起点和终点)和手势,引导学生专注细致地聆听旋律的走向及音的高低变化,这样的聆听,对学生耳朵能力的帮助是很大的。

③在手势中听。

如果把音的高低理解成空间位置的表达,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听辨和理解。

如,老师弹奏相差八度或三度的不同音高,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以手势在空中的位置表示出它们的音高差别。做这个练习时,音程间隔要从大逐渐过度到距离小的音程。

又如,由两三个音级组成的旋律,学生可以边聆听边以手势在空中的运动表示旋律的轮廓。

还如,学习一个新的音级时,把它和已学习的音级放一起,编成一条旋律,学生聆听后,以手势表示出它和已学音级的位置关系。

④在模唱中听。

每堂课都要安排的听辨练习中,可以是和歌曲相结合的,也可以是纯粹的音高练习,不论哪种,让学生在模唱中听,全班模唱、小组模唱、个人模唱都要涉及,此时的听,要能听出自己的声音、钢琴的声音、他人(小组或全班)的声音。

2)会比较。

对同伴的声音和准确的声音进行比较,对自己的声音和准确的声音进行比较,比较出差异(高了还是低了)。

3)会评价。

在模唱时,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评价(高了还是低了,还差多少等等),这个评价相当重要:可以激发学生听辨的能动力、可以提高学生听辨的准确度、可以让学生彼此激励等,所以,这里的评价老师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评判,要让学生自己充分比较。

4)会调整。

个体模唱时,听辨出自己的音不对,会努力往准确的音去靠,直到能和准确的音相一致。全班歌唱时,假如听到自己的声音冒在外面,马上会作音量上的调整,假如听到音高不对,也会作相应的调整。

2.发展“内心听觉”法。

内心听觉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种听觉映象,即使在没有传声输入时它依然在。内心听觉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具有对以往音乐体验的记忆。发展学生“内心听觉”可以促进学生保持稳定音高感觉的能力。

方法:

1)旋律辨认:按老师哼唱或弹奏的旋律片段识别是哪首歌曲,并在老师歌唱或弹奏的调上,马上找到起音,唱起来。

2)同一首歌曲给不同的起音,学生唱起来。

3)以手势表示出短小乐汇,学生根据手势唱出,如1 3 ︱2-︱5 3 ︱2-︱。

3.培养“双向思维”法。

要对学生进行双向听觉、双向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双向思维,这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音准能力。

1)唱好的同时,听好

单音

从单音开始,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黑板上的单音(可以3个一组、5个一组不等),几遍后,老师在生唱的同时,弹奏与之唱不一样的单音,请生用手势表示老师弹奏的音,即生在唱着黑板上的音的同时,用手势准确地表示出钢琴上的音,并且保持直至钢琴的音消失,在这个保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和声的音响和色彩。

伴奏

学生熟练地唱歌曲曲谱时,老师弹奏于曲谱不同的很简单的伴奏音,请学生边唱自己的旋律边用手势把老师弹的伴奏音表示出来。

2.学生在唱歌曲曲谱时,老师用唱名唱另一旋律,几遍后,要求学生能唱出老师的旋律。如:生用唱名唱《闪烁的小星》(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师唱起:

1.2  | 3. 4 |  5. 6 | 5— | 5. 4 | 3. 2 | 1. 7 | 1—|

几遍后,请学生唱出老师的旋律。

2)听好的同时,表现好

单音

学生通过老师所唱的单音位置,找到黑板上的单音音高,并大胆地在手势中唱出。如:老师在手势中唱着6(一直保持),学生在6的音高中,马上找到2的音高,在手势中准确地唱出(保持),并用心聆听减五度音程的音响色彩。

伴奏(节奏)

聆听、熟悉、感受歌曲时,先在老师的琴声或老师的歌唱或录音中按节拍踏脚,然后手拍歌曲旋律节奏,同时,脚还是按节拍踏;几遍后,脚还是按节拍踏,手不拍歌曲旋律的节奏,而是拍一些节奏型。如:歌曲《其多列》

旋律

学生在歌唱歌曲时,老师唱着另一旋律,以乐句为单位,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老师的旋律比自己的高还是低,并用心体味两条旋律并行的音响。

主题

有意识多给学生听简单的复调旋律,请学生以两只手分别表现两条旋律,并用心感受两跳旋律的呼应、融合、对比等音响。

注:以上练习必须循序渐进,并且在练习中要非常关注内心听觉的培养。

4.“个别检测”法。

学生以一个人为单位听琴模唱,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老师把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专注聆听、训练他们的听觉能力,还有利于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

策略三:得出了提高学生歌唱技能的几种方法。

歌唱音准能力还和歌唱技能直接相关,歌唱技能提高了,音准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课题组通过反复的实践,得出了7种可以提高学生歌唱技能的方法。

1.“声音游戏”法。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声问题和他们的身心理特点,设计出一些有效的声音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提高歌唱技能。

如:训练深吸气、气息保持和均匀吐气的“风来了”的游戏。

①“风”从自己的整个胸腔出发,缓缓地“跑”向远方,直到很远很远,眼睛都要睁得很大看的远方。(练习吐气均匀)

②为什么你的“风”到不了那么远,因为你制造的“风”不够多。要让风灌满的的身体。(练习吸气深)

③“大风”与“小风”。(练习气息的控制、横膈膜的感觉)

④“风”从远方来,走过你身边,再向远方去。(练习声音与气息的关系)

注意:

以上练习可通过多节课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时一定要加手势:“制风”的手势如太极的气沉丹田,“出风”的手势如气势当空。

2.“高位置朗诵”法。

是一种歌唱的朗诵,能对歌唱起到帮助作用,每个字都到位的说比唱还累。吴方言对歌唱的负面影响(开口太小,发音位置太前、软鄂怠惰、动作太多、因为不翘舌所以下鄂紧张),而这些负面因素都会影响到音准。我们可以通过说突破它们。

高位置朗读时,老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必须很到位地做好以上几点。除此之外,朗读时还可以把每句的情感、情景与音色等要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生动歌唱服务。(要有现场示范)

3.“移调歌唱”法。

每次在不同音高上开始,目的是练习发声的同时,可以训练音准感觉。如《跳绳》,“以绳子的飞舞”老师移调弹前奏,学生歌唱。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调整声音的能力,一听到前奏,心里马上要对歌曲第一句的音高作出准确感知,即心中、耳中都已经听到了需要的音高,然后迅速调整身体状态,进行准确歌唱。刚开始练习时,很多学生反应不会那么快也不能那么准确,但他们会调整,经过经常的练习,则一定会提高。

4.“手势引导”法。

音乐教师的手势,要包含各种音乐要素,此时的手势包含什么,要视此时你为了传递什么,因此,你的手势一定要非常清晰地传递你要传递的。

通过手势对学生进行音高的暗示、提醒和帮助。如:前面所举的例子《小麻雀》和《时间象小马车》。

通过手势,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发声状态的暗示、提醒和帮助。如,长音时候状态的保持;高位置的歌唱状态等。

在培养学生歌唱技能的做法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①先小声唱、再放声唱、再从整体上去调整。

②严格按照歌曲所规定的调性高度唱(除有目的进行不同调性歌唱的练习除外)。

③语言和手势的引导很重要。

④经常复习(形式多样)。

⑤单独歌唱,个别辅导。

三、关于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1.开放的音乐教室。

教师把教室和办公室合二为一,即在教室上课也在教室办公。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音乐教室向实验班学生开放,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音准模唱辅导,组织进行歌唱和欣赏。

组织的活动只要是以下两方面,老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计划和设计:

1)个别辅导音的模唱、旋律的模唱。

2)歌唱和欣赏周

对本周所学的歌曲进行各种变化地歌唱:变化演唱形式、变化要素、变化节奏、加入引子、尾声和声部等等。

欣赏一些课堂中没有接触过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以优秀合唱团的作品为主。

(因为,学生课间和午休时间来是自愿的,所以由于各种原因,开始时可能人数不会很多,若人数多,那么老师要排班,比如周一、三、五是12班,周二、四、是34班等。)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让校园时时回荡着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每天都有音乐的浸染。

1)进校、课间、放学

老师在学期开学前,就要为这三种时候分别选择不同的优秀音乐作品,每周一换。而且在播放时告知学生作品名称和作者。如:开学第一周,进校时用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课间播放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放学播放舒伯特的《小夜曲》。在播放音乐前和每次的重播前都说明一下作品名称和作者。

2)中午15分钟的音乐时光

学校一般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之前都有1015分钟的音乐时光,老师要好好地为这段时间作专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最好是以月为单位专题式的,可以以音乐形式进行,如:合唱篇、钢琴篇、小提琴篇、马头琴篇;也可以是以音乐家进行,如:莫扎特篇、舒伯特篇、勃拉姆斯篇、萧邦篇;还可以以民族或地方音乐进行,如:蒙古篇、新疆篇、西藏篇、陕北篇等等。每周一个作品(如果是大作品,就选择最主要的主题聆听),从周一到周五循序渐进,聆听和老师的简单讲解相结合,一周下来,让学生会听又会唱,让作品走近学生心灵。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听觉上的作品积累会丰厚,对音高、旋律的感知能力会在积累中增强,对歌唱时音准的把握能力和歌曲艺术形象的表现能力也会增强。

3.把歌儿带回家。

1)把课堂和课间所学、所练习的歌曲带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表演给他们看,组织他们一起唱。另:你们又有了更生动的歌唱形式吗?

2)把网络上优秀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并教会他们下载、收集,请他们回家和家人一起聆听、歌唱(这城区的小学没问题,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农村的推行有困难,但可以为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刻录光盘或磁带,作为奖品送给他们,这里,技术没问题,老师自己会,问题在于老师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要求学生通过聆听和模仿,能动听地歌唱老师所介绍的一些作品。

4.每班每月一次音乐会。

和班主任协商,每班一周一次的班队活动,每月里安排一次为音乐会时光,让学生把课内、课外所学习、感受、体验到的歌唱声音、形式等进行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促进音乐能力。

在整个以上做法中,要始终坚持以下思想:

1)坚信每位学生的音准能力都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2)音准能力容易“回功”,必须要持之以恒。

3)音准为生动歌唱服务。

4)音准能力的提高是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获得的。

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做细。指细致,从歌曲分析到老师的表现与引导到对学生表现的关注到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捕捉等等,都要细致。

做久。指坚持,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是呈螺旋式发展的,所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做深。指深入,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做美。指美感,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为美感服务。所以要在有美感的音乐活动中培养能力,最终能具有富有美感的表现力。

关于学生歌唱教学评价的研究

 一、提出原因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但人们对音乐教学评价功能理解的不够全面,观点不够正确,对音乐课的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歌唱和笔试为主,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体现创新评价思路,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差异的评价。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在音乐学科的评价上,不能以一歌或一纸定“终身”,应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灵活多样的设计方案,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定。基于对课标评价原则的理解,结合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的简况,探索设计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案,供音乐教师参考,共同探讨、改进。

二、评价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教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看、唱、听、赏、奏、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赏(能准确说出相关年级听赏或插图等作品名称及相关的知识,表达自己的体验);奏(演奏或掌握一种简易乐器或打击乐器,对相关年级所需了解的乐器名称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阶段性评价措施

1.建立每月学习评价机制

每月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表格形式进行。

评价操作:表中的各项评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而灵活设计。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色彩、小贴士比较感兴趣也具有诱惑力,可以把单调的文字用简图代替,然后制成大表贴在墙上,由学生自评或互评的形式,教师及时鼓励、表扬、激励敢于实践,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五角星或大姆指的奖励,由学生自己贴在表中或由科代表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自评或互评的形式以等级评定,此表由科代表或学生推荐的“保管员”负责。

综合素质形成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调控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了解自我、不断提高自己与完善自我的“一面镜子”,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七、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

音乐综合评价表

特长

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3、特长项:有的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比赛等,获奖证书、奖励等,都可记录。

研究成果梳理

 

课题组公开课、发表一览表

           

田碧霞

公开课:《其多列快乐的小木匠

 

田碧霞

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发表于《教师

 

田碧霞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发表于《新课程

 

常超男

公开课:《赶花会》《牧场上的家》《凤阳花鼓》

 

   

(三)总结。

回顾走过的路,发现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能准确歌唱,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地去做;不是孩子不能动情歌唱,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引导。只要用心做了,孩子的歌唱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不够(耳朵的能力、手的能力、唱的能力)使得不管我们多么用心,到一定的程度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提高老师的音乐素养是关键,这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我们共同加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