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生命•实践”|聚焦核心素养 把握整体序列 系统重构估算——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黎媛君 单信






2023年9月28日,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新学期第一次研修活动在局前街小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教授莅临指导。

课堂实践再探究

本次研修活动是估算系列教学专题研究。分别由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胡婷老师执教《加法估算》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黎媛君老师执教《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胡婷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感受估算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对计算结果大约的判断和表达,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借助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估算。黎媛君老师从估出乘法算式的范围出发,在实际情境中,展开需要估大还是估小才能解决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走出估最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思维定势,走进根据数据特点和情境新需求灵活估算解决问题的数学世界

教材梳理清逻辑

课后,常州地区数学学科责任人周志华老师以《估算教学的思考》为题,进行专题交流。周老师什么是估算入手,对比了新旧课标中对于估算的不同表述,明确估算教学的目标与价值追求。通过梳理苏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关于估算内容的编排,对比多版教材编排的不同之处,明晰了估算教学的内容体系,并提出对估算教学的建议和思考周老师作为“新基础教育”的“老骨干”,就如何整体解读并把握学习内容,向“新骨干”做了示范引领。

整体构建明方向

在互动研讨中,吴老师对两节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重建建议

首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困难与状态,进行台阶设计和点拨设计。学生不会记录估算的思维过程,怎么办?学生思维定势了,如何打开?帮助学生建立敏感,教师是否敏感?学习不是简单告知、不是思维替代,面向学生、有向开放、重心下移、点拨促思,关注问题的捕捉与处理,互动的课堂是激活资源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提升资源的课堂,学生在过程中的互动生长。

课堂的高效,首先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随后,围绕估算系列教学,吴老师整体架构,结构设计。《加法估算》从加数的估整计算入手,在“个例研究——枚举练习——归纳结论”的过程,指导表达估的思维过程,体会估的现实意义,归纳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核心环节“套裁设计”中,学生经历“一般方法——估算范围——灵活运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乘法估算》的教学,迁移《加法估算》教学的过程结构与过程结构,从讨论“估两、三位数”还是“估一位数”入手,帮助学生明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与思维策略。估算在现实活动的应用是灵活多变的,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判断与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吴老师建议,建立类意识,创设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上界”“估下界”的实际意义,根据数据的特点或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据的敏感度。依据融合渗透的原则,从估到算,将口算、估算、笔算有机融合,体现教学的系统性。

在两节课的基础上,吴老师对于后续学习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除法估算进行板块结构设计,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如何蕴伏?如何套裁设计?如何点拨引领?老师们逐步清晰,明确估算系列教学的目标递进,体悟了递进目标课堂转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扎根日常重累进

明年将迎来“新基础教育”研究30周年、“生命•实践”教育学学派建设20周年,如何迎接盛会,吴老师提出要求:我们要在做好日常的基础上,推出研究专题向全国开放。吴老师期望:各校责任人全面盘点“家底”,从“课型”研究现状、“教师梯队”发展状态、“教研团队”发展状态进行深度解读与剖析,“搭梯子”“压担子”,建设日常教研文化,累进合力生长;常州地区数学学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形成了精品课型系列,我们要传承研究成果坚持估算集中教学不动摇、坚持数量关系系统教学不动摇,坚持建模教学不动摇……探索课型成型化,成型课型成熟化,成熟课型精品化,精品课型普及化。

  一次研修就是一次盛宴,熟悉的理念鞭策着每一位“新骨干”,用自己的日常实践诠释“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让“新基础教育”研究落到日常,让“新基础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化作学生的生命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