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研”途皆景
——记天宁区小学数学单信教师发展工作室第13次活动
为提升区域教师的教学能力,天宁区小学数学单信教师发展工作室于11月9日在龙锦小学开展了主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研讨”的研修活动。
探究特征,学为中心
本次活动观摩了常州市龙锦小学曹志宇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聆听了来自常州市博爱小学刘颖婷老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思考》讲座。
曹志宇老师的课堂精心打磨,观感颇佳,她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以“知识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关联”为教学线索,使学生经历了“感觉-发现-验证”的数学实验的过程,丰富的活动积累探索长、正方形特征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再发现”中学会“再创造”,让隐性的思维发展清晰可见,特征异同表昭示着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自然建立,充分阐释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颖婷老师带来的讲座结构清晰,首先呈现了新课标对于“课程理念”板块所提出的“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要求,重点抓住结构化整体教学这一核心要义;接着教材整体解读,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再者单元解读,帮助老师们把握例习题的内在联系,既要从感性到理性,在例题操作中明确图形的基本特征,又要从具体到抽象,在练习活动中构建图形概念的本质;最后结构化整体教学的落实给出建议:1.明确核心问题引领,凸显认知结构化。本课中可以设计这样对话:“凭借你所学习的知识,猜一猜长方形在边和角上有什么特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能用你喜欢的长方形特征的验证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特征吗?”……2.通过板书归纳整理,呈现思维结构化。课堂中师生可以共同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结构化梳理和表达。
教学相长,研途有你
接下来的互动评课环节,曹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也提出部分困惑;接着省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黎媛君老师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进行评课和回应,她结构化呈现了低、中、高年段所教学的图形内容,分享了从“线”到“面”再到“体”的教学感悟;吴玲老师和陆瑜老师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谈了对整节课的理解和收获,工作室成员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头脑风暴,领衔人单信老师在此过程中穿插理答和评析。首先,他肯定了两位老师和团队的研究,精彩分享,体现“学为中心”;其次,他指出在设计教学时,青年教师要敢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活动形式,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也磨练自己的心态和教学基本功,在预设和生成中互动成长;最后,他追问与会的所有成员,听完这节课,你打算像这样上吗?如果不,你打算怎样上?问题中蕴含的是领衔人对每位工作室成员的期望与激励,工作室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有效平台,希望老师们每次活动后抓住所感,写下所思,指导所为,教学相长,研途有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1月冬意渐浓,天虽寒,人心暖。本次活动学思并进,工作室成员满载而归,相信老师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用“单元”视角思考“课时”,用“学为中心”的理念引领数学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推陈出新,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撰写:曹志宇
摄影:张颖
审核: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