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北郊小学 夏芳
时光飞逝,从开题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越来越感觉“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研究开展的难度,自己急需“充电”,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过好在本课题有明确的指向性,我们紧盯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进阶,希望通过研究找到实用的课例设计流程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一年多来,通过理论学习,自己获得了不少收获。
自己对学习进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进阶自美国学者提出以来,一直是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进阶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但均试图表达其刻画学生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变化这一主旨。如Smith等认为学习进阶是一系列连续、更复杂的思考方式,这些思考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合理地相互遵循。Corcoran认为科学学习进阶是基于经验和可测试的假设,关于学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适当的教学下理解和使用核心科学概念和解释以及相关科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更加复杂。中国学者刘恩山教授等认为学习 进阶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续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目前学者们多认同和使用NRC2007年给出的定义,学习进阶是儿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如6-8)年围绕一个主题学习时,对该主题的思考越来越复杂的过程的描述。综合而言,这些定义基本上是从三个维度进行界定:时间、主体和形式。
不同于传统教学, 学习进阶强调围绕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实践展开,关注学习的内在连贯性。学习进阶为科学教育中的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及学业评价提供了指导性的认知参考模型,将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到一个共同框架模型中,可帮助教育者更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学习进阶的组成包括进阶终点、进阶变量、中间水平、学习表现和评价工具 5 个要素。学习进阶的构建和验证,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之后, 提出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学习进阶, 再透过实证研究进行反复的验证及修改。 学习进阶的构建主要包括学习进阶的整体开发流程、学习进阶的原始框架开发、学习进阶测评工具的开发, 以及学习进阶原始框架的验证提升 4 个方面。评价是改善教学的重要环节, 基于学习进阶的理念和技术,可通过学生的作答水平确定学生当前的认知状态和能力水平, 考查学生思维的内在连贯性和进阶发展阶段,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向期望水平发展。将学习进阶理念融入测评工具的开发中,可促进高质量测评工具的开发。
除了阅读论文,自己也仔细阅读了相关专著,有张瑞芳主编《小学科学高阶思维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和John B. Biggs、Kevin F. Collis编写的《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前者在斯滕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基础上,将高阶思维分为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和创造思维三个层面。我们期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进阶,从而发展科学核心素养。而本书从发展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和创造思维三个层面给出了多种策略,每种策略总结了简洁清晰的操作流程图,且有相对应的例子,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好地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得学习进阶不仅停留在教育研究,而是能真正地落在教学实处。他们将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分为五类:观察活动、实验活动、调查活动、设计与制作活动和自由探究活动,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活动类型下如何设计高阶思维环节,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评价与创造思维的发展。每种活动类型都有3-4个案例解析,同时每个案例中都有针对高阶思维活动的评价量表,使教学者能更好地理解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依照该流程去设计开发新的基于学习进阶的评价课例。学生的总体认知结构是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而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所变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提供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当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某个问题时的表现可以帮助判断学生此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从而促进改进我们的教学。
前期主要是理论学习,但这还远远不够,因此后面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毕竟课题是实践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平时的课堂结合,一步步助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