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期研究目标
1.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区域内小学科学课上常用的评价方式与评价策略、评价效果等,了解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困惑,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评价的期待和建议,形成区域内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现状调查报告,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通过文献研究与课标研读,对“学习进阶”等概念进一步深入界定,初步建立与学习进阶相对应的评价内容与评价量表。
3. 通过实践研究,掌握一至二种有利于学习进阶的新型评价技术。开发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案,积累指向学习进阶的过程性评价案例。
二、本学期研究内容
1. 区域内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相关的调查研究
(1)对区域内十所小学科学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效果,了解学生对评价的期待与建议,了解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
(2)对现有成熟课例进行分类剖析,了解各校教师对不同领域学习内容所采用的评价策略有无差异,效果如何,是否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3)研读各种过程性评价文献并进行归类梳理,对科学课过程性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4)整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形成一份关于区域内小学科学课堂过程性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指向学习进阶的过程性评价技术与评价工具研究
(1)收集学科内和学科外传统型评价工具与评价量表,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目标对照后提出改进意见。
(2)依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制定进阶标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好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包括现代测评工具与新型评价量表,做到“教-学-评”高度一体化,同时具有可行性、激励性、前瞻性。
3.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范式研究
(1)收集整理现有成熟案例,对照不同年段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阶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初步形成指向学习进阶的过程性评价范式。
(2)依照不同的进阶维度对国标苏教版新教材不同领域的内容(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进行系列化设计,体现学习的阶段性、一致性、连续性,育人目标的全面进阶。
三、本学期研究行事历
时间 | 研讨内容 | 活动形式 | 活动负责人 | 备注 |
2月 | 交流本学期研究计划 | 会议讨论 | 刘 佳 | |
各年级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和评价方案(含评价标准) | 沙龙研讨 | 全体成员 | ||
3月 | 师生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编制 | 会议讨论 | 李波、夏芳 | |
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并整理 | 理论学习 | 陈文琳 | ||
4月 | 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研讨 | 课堂研究 评课研讨 | 谭夏、葛恬 | |
5月 | 案例分析与效能评估 | 沙龙研讨 | 张璐丹 | |
6月 | 全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 会议讨论 | 李 波 |
四、本学期研究内容责任分工
研究内容 | 具体要求 | 责任人 | 完成截至时间 |
文献研究 | 结合前期的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进行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形成文献综述。 | 陈文琳 | 2022年5月31日 |
调查研究 | 1.设计教师访谈内容,选取部分科学老师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的成功经验、不足与困惑。 | 李 波 | 2022年3月31日 |
2.设计低年级学生有关本课题的调查访谈内容,每个年级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 | 陈文琳 | 2022年4月30日 | |
3.编制中年级和高年级与本课题有关的调查问卷,每个年级选择1-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 谭 夏 | 2022年4月30日 | |
4.调查结束后进行资料整理和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 葛 恬 | 2022年5月31日 | |
评价技术与评价工具研究
| 1.收集学科内外传统型评价工具与评价量表,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目标对照后提出改进意见。 | 夏 芳 | 2022年5月31日 |
2.制定进阶性评价量表,教师设计好的过程性评价方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 谭 夏 | 2022年6月10日 | |
评价范式研究 | 1.收集整理现有成熟案例,梳理归纳指向学习进阶的过程性评价范式。 | 李 波 | 2022年6月15日 |
2.结合苏教版新教材开发不同领域的评价范式(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 | 葛 恬 | 2022年6月15日 | |
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5月初举行区域或市级课堂教学研讨。 | 徐 诚 | 2022年5月31日 |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1. 学期末课题组成员将个人研究成果和一些过程性资料交给主持人。 2. 主持人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并上传。 | 谭 夏 李亚丹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