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工作室>>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文章内容
2020学年第二学期天宁区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波

时光匆匆转眼间2021上半年的时光紧张和忙碌中悄然度过。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学习和工作既有成功的欢乐与喜悦,更让人觉得时光易老,催人奋进。本学期工作室重点围绕中期评估、教师成长规划、实践向理论迈进三方面开展工作。

节点一、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中期评估活动。

1.把握节点,深挖价值。本学期工作室成员参与的重大活动无疑是工作室中期评估活动。对于工作室成员而言,每一次节点都是成长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认为工作室评估活动对于工作室与成员素养发展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机会。自2019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努力在“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基础上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将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不断为课堂教学寻求新的突破,实现方法与理念的有效回归,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但如果没有周围相似人群的对比和启发,我觉得许多教师对于发生在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变化并没有清醒认识并反思的机会,或者说反思不够,自我激励也不够,由此会给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大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教科研水平有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评估活动一方面促使我们对照五级阶梯等具体指标查漏补缺,发现短板;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他组成员发展历程汲取到更多行之有效的个人成长路径和方法。

2.借鉴优势,弥补短板。此次工作室展示评估活动涉及天宁区多所学校各学科学段的教师发展。可谓是区内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次大阅兵与大演练。通过交流活动可以迅速了解接收到他组的研究成果,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科研方向,同时也可以进行跨领域的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吸收,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实实在在感知到他组工作室成员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日常研究的状态之时,本组教师默默感受存在的差异,进而为自身未来的发展立下更加长远的行动目标。

3.精心策划,精彩绽放。工作室每一次的活动策划与实施较好呈现教师日常研究的行动轨迹。组内每位成员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同时每位成员在基本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或多或少会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对照工作室评估要求认真对比,进行自查自纠,努力使评估中的佐证材料更加充分翔实,更能充分体现工作室成员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了用足用好展示交流的20分钟,我们经过几次线上、线下专题研讨,制定了“两步走”的行动方案。第一阶段主要是课例展示,由三位成员分别针对“互联网+课堂范式应用与发展研究”精心演绎三个课例片段。这三个课例分别是陈文琳老师的《探秘甜水果》,代表着“数字化传感器辅助实验教学范式研究”;谭夏老师的《毛细现象》,代表着“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范式研究”;奚嘉敏老师《电路暗箱》,代表着“基于互+平台的进阶式学习范式研究”。因为都经过省市级公开课的锤炼,又经过认真细致的集体备课和反复模拟演练,最后现场呈现的效果还是十分令人满意,充分展示了天宁区科学教研团队的实力。

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大的活动历练,观摩了其他学科工作室团队的精彩展示之余,大家更多还是着眼于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有的老师说,从来没有想到工作室短短半年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了不起的研究成果,真的不能小看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有的说,我终于认清了自己当下的短板在哪,也知道了未来应该怎样去努力奋斗。更多人说这样的活动不比上一节公开课轻松,但启发和收获却远远比上一节公开课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也更具有启发性和引领性。

节点二、课题申报确立新的研究方向。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工作室以“互+课堂教学范式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虽说基于原有理论基础不断开发新的案例,但缺少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从中期评估活动开始筹备以来,我们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前瞻性理论的匮乏已严重阻碍了工作室成员前进的步伐。意识到这一点后,工作室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多方学习考察,不断与专家对话,寻找基于现实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终于在今年上半年讨论通过了以“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为新的研究专题。通过围绕“学习进阶”、“过程性评价”两个核心关键词开展文献研究,大家深刻了解过程性评价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其标准的确立、过程的设计和技术的运用等也十分具有挑战性,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对此研究我们充满热情与期待。

目前我们的申报书已初步通过市科研部门审核,被确立为常州市“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并将于开学会迎来专家问辩与开题论证。暑假期间我们将围绕“评价”开展深入细致的文献研究,课题核心成员还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际教学撰写了一些论文,参加了学期末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选活动。

节点三、直面挑战实现团队共同成长,

继上学期在区信息化能手比赛中获得丰收,本学期在天宁区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再获佳绩。工作室全体成员共11名教师参与初评,有9人入围复赛,最后2位教师获得区一等奖。她们既有不惧挑战知难而上的勇气,又有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虽说最终获奖的人数有限,但每位老师都抱着学习与锻炼的心态而来,在比赛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最终取得了合作共赢的效果。

在比赛中我们也看到几乎每个成员所选择的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如谭夏老师所选择的质疑一课属于冷门课,但她结合疫情防控的社会热点,将“口罩的好与坏”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关注度,收到了全方位的育人效果。最终谭夏、葛恬两位工作室成员以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表现力获得了区级评选一等奖并晋级市赛。

总而言之,短短一学期来工作室虽然没有取得值得夸耀的荣誉和成绩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体成员始终相相扶相伴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与求知欲望,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领域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假以时日,必定能有更多的小伙伴获得属于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成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