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前街小学本部校区家校共育: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发布时间:2021-04-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燕

2021年4月1日下午2:00,局前街小学2020届家委会在局小本部会议室召开工作研讨会,就家校如何合力开展教育进行讨论。李伟平校长、王燕副校长、陈旻副校长参与会议。

李伟平校长立足两会提及的教育热点,就如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抛出三个话题:

    1.家校沟通,形成共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形成共识?

    2.家校协同,形成联动。家庭和学校如何互为补充,协同教育?

    3.家校共享,形成合力。家庭和学校如何共享育儿经验,探索育人路径?

 

     家委会的理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沈珈好:

    时代的变化使得许多社会角色处在动态调整之中,很多家长将自己定位成“助教”,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校和家庭各有自己的定位,应各自站好位。家长和老师是同盟关系,不是对立关系,目标是一致的。

陶冶:

    欢迎各科老师走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作为家委会的代表,自己也当以身作则,做好引领。愿以己之力组织亲子读书会、常州文化推广等活动,促进家庭间的交流沟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郁寒冰:

    非常支持学校关于家校联手形成共识的行动,支持让家访重新回归。但也要考虑到老师的工作量,家校联系,也可用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高建峰:

    当家校沟通不顺畅时,家访是很好的破冰之举。老师走进学生家中,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也能通过这样的促膝而谈,更多地了解老师和学校举措与目的。同时,建议学校建立家长表达不满的途径与机制,比如在校门口设立“校长信箱”,提供投诉电话等,让家长的不满能在校内及时得到解决。

吴雅芯: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可以在班级群里沟通;当出现个性问题时,可用家访的形式商讨解决。

胡盈:

    同意上一位理事的意见,家访可以有“普访”与“特访”的区别。当发现学生有情绪需要疏通时,家庭和学校都要特别关注、及时跟进。

张志坚:

    对于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可以制定详细的《家长志愿者工作制度》,并对家长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便更高效地协助老师和保安疏导交通。

岳红梅:

    老师家访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当学生生病在家、家长遇到困难,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老师出现在学生家中,送去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收到用平时电话沟通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架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家长会网络平台等),向家长宣传自己的发展理念,加强家校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育人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家长还可以组建义工队伍,让有特长的家长服务学生,例如:医生妈妈为孩子讲授医学知识,擅长心理辅导的家长就帮助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家校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是沁:

    希望学校能延续之前的“校园开放日”“家长学堂”等活动,让家长能更多地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举措,同时也能科学地观察学生的在校表现。

林枝春: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需要孩子用一生来学习的。希望老师和家长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关注学生在人际交往的问题。也希望能组织更多的班级亲子活动,加强家长间的沟通。

王毓:

    老师的工作压力已经很大,如果要求老师每学期都要去每个学生家庭家访,无疑会增加老师的很多负担。我们希望老师也能有自己的家庭育子时间,同时能保证老师业务进修的时间。

阮一鸣:

    感动于班主任老师的细心,感动于局小“生命关怀”的办学理念。老师也可以让家长定期写书面评价,学校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在家的成长情况。

屠佳:

    作为家委会理事,我们愿意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成长空间。昨天,我们联系了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在学校展演儿童剧《青铜葵花》,想用这样春风化雨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也欢迎孩子们去参观我们的戒毒教育馆,从小养成正确的是非观。

周洲: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作为家长,会努力配合学校,及时与老师沟通,反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高鑫: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

    最后,李伟平校长感谢各位理事的提出的诚恳建议,并邀请理事们倾听班级家委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将建立《家访工作指南》和《志愿者工作指南》,完善学校工作制度,落实家校联系的各项工作。

 摄影:田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