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工作室>>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文章内容
天宁区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2020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波


    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又是一年。对于本工作室教师发展团队而言,2020年充满变数,也充满机遇与挑战。在区文教局大力扶持、区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引领下,全体工作室成员抱团取暖,勤学精进;在短短一学期里迎接多重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一、细心梳理,个人发展有规划。


    本年度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是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室成员个人成长规划。通过个人梳理与群体交流发现,本工作室成员普遍具有年纪轻、学历高、上进心强等优势。自去年年底3名成员取得市五级梯队荣誉称号以来,工作室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全体教师都表示要在认真开展自我剖析基础上长远部署,合理规划,积蓄力量,节点绽放。采用化整为零的实施策略,在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基础上进行逐层分解,将之融入教、学、研等日常工作中,借助区“互联网+课堂范式应用与推广”与“新教学”项目平台强化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准,达到“成事中成人”的理想境地。


        二、多级研训,专业引领明方向。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教师的成长都是系统工程。工程需要筑基,更需要整体规划,走专业化发展道路。2019年9月工作室成立并以“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与深化”为主要研究方向;20207月,天宁区教育文体局正式在全区范围实施推广“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项目”并将之与“互联网+”项目协同推进,意味着区级层面领导借项目推动天宁教育信息化的决心十分坚定。在此情况下工作室顺势而为,巧借区信息化研究的东风为每个人成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研修过程中我们不光接受区级研训员帮助与指导,更十分珍惜每一次区、市、省各层面提供的专项学习。

本学期工作室自筹研训活动7次,内容涉及教育理论提升、课堂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分别聘请区教研员唐剑老师、淮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博士张琪、尚学平台周杰老师等莅临指导,针对工作室研究专题与短板寻求外来支援,提升每位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成员们还认真参与了区文教为大家组织的两次理论研修,分别是颜莹老师讲座《教师专业写作困境与突围》、常州市教科院王俊博士专题讲座《文献研究》。这两次讲座都从专业视角出发向大家介绍教育科研的方法和要点,通过引证大量案例和剖析常见问题等手法引领教师从研究视角审视教育诸要素,倾听学生、重构课堂,以研究者的姿态讲述自己的教育研究故事。


        三、凝心聚力,节点绽放促成长。

    课程开发与研究方面,5位老师参加省名师空中课堂拍摄工作,在区教研员唐剑老师带领下一次次磨课,攻克难关,共开发面向全省青少年的网络科学课12节。5位教师参加区信息化能手大赛,夜以继日不断钻研,最终全部获得一、二等奖。通过这样两次重大活动的全情投入,大家在信息化应用水平、课堂教学设计与重构能力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知行合一,苦心孤诣写文章。

        勿庸诲言,当前大部分工作室教师在论文撰写方面存在一定短板,有可能会在未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五级梯队”进阶等方面造成一定障碍。另外由于科学是小学科,专业学术期刊为数较少,更增大了发表专业论文的难度。为了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工作室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小学科学年会论文撰写和评比活动,领衔人李波老师亲自上阵执教研究课、撰写研究论文并亲自手把手为成员们修改论文,为大家起到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在教研员唐剑老师的帮助和成员们自身努力下,工作室本学期共有8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下学期仍旧要坚持把好课堂研究关、素材积累关、观点提炼关和文字表达关,切实追求工作室成员理论素养整体提升。


面向苍穹,长夜漫漫。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工作室成员们一定会不忘记“爱生”初心,牢记“发展”使命,将困难视作前进的动力,扛好“提升科研水平”和“发展专业能力”两面大旗,追随着我区互联网+“新教学”的脚步一路高歌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