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上午,局小语文教研组成员齐聚观摩室,对12月8日开展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合作校阶段性成果展示——“类文与比较阅读”课堂教学及专题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
本次活动呈现了语文教研组“结构化教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类文阅读的局小思路与局小方案。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语文组围绕主题设计新课、通力合作、精彩绽放,展现了整体策划、序列推进、立足日常、节点展示的教研一体化研究全过程。
高羽佳主任用倒计时的形式对类文与比较阅读专题展示的筹备过程进行了回顾,三个月的时间,看似充裕,但实则紧迫。在这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一堂课的成功保驾护航,才最终在当天3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呈现出两节精彩课例及专业讲座,并吸引13000多人参与研讨。高主任认为本次活动体现了语文组研发团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过程,体现了青年教师及其背后智囊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和努力;更是语文组上下齐心“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才共同找准靶心,实现“招无不中”的一致目标。
嵇文佳老师在专题展示课中进行了以“本领”为主题的低段类文教学。在总结时,她从选题思路、准备过程、课后重建几个方面分享了准备此次类文教学的经历。她分享到,每次推翻重建后,都认为自己找到了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但在真正实践时,又总能发现新的不足。得到李校长点拨后,备课团队再剖析、再思考,明确了类文的教学目标和比较内容,找到新的抓手,呈现了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课堂。嵇老师感慨,类文研讨的过程就是“心之所向”的探寻之路。
李钰老师进行的是以“走近小小说”为主题的高段类文教学,在总结会中,她以“一只蜗牛的新基础教育成长之路”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本次类文与比较阅读专题展示过程中经历的蜕变。她说,新课研发的过程就是不断明晰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对“小小说”这类文体产生专业认知的过程,也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勾连交融的过程。她更清晰地感知“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课堂特质,对重心下移、有向开放、生生互动、资源捕捉等课堂组织和展开方式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六年级备课组长沈洁老师以“拥抱彼此,明天会更好”为主题,站在备课组角度谈了备课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她用三个字来概括了备课组的团结与成长:实——备课组小课题扎扎实实地研究;聚——备课组齐心协力地互助与陪伴;巧——备课组合理分工细致入微地安排。作为一个年轻的备课组组长,在经历了这次活动后,沈老师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拥抱彼此,明天会更好”。
李校长对本次专题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也对局小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处理好日常与节点的关系。李校长要求老师在日常中积累,在过程中获得成长,思考怎样捕捉利用资源,使教学重心下移,在日常教学中凝聚团队,在节点活动中绽放。第二,处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一位老师上课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思考与努力,老师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让“新基础教育”发挥指导和引领的作用。第三,处理好运用和创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以致用,推翻简单想法,创造局小课型,不能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要教授知识的产生过程。
心之所向,满园芬芳。语文组的老师们将继续在类文与比较阅读之路上不断研究,挖掘其特有的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将不断致力于在语文课堂中打好“新基础教育”底色,打造“新基础教育”特色,推动类结构教学研究不断趋于完善深入。
撰稿 | 丁 楠
摄影 | 张芳芳
审核 | 高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