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下午,局小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本部2301,开展“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教授莅临指导,部分研究共同体的老师们也一起参与了研讨。
台阶式设计推进,“长”在课堂
第一节课,沈虹老师执教《找次品》,关注建模课型的策略渗透。从有趣的81个玻璃球找次品提出问题,渗透化大为小的思想,从更小的数进行发现。随着数据变大,引导学生将具象转化为算式思维的表述,总结归纳,拓展到更大的数。环环相扣,课堂在层层递进中推进。
第二节课,黎媛君老师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从生活中图形放大变形和不变形引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中的放大现象进行沟通,激发学生对于放大前后图形关系的研究。老师将变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规律进行对比,巧妙地通过资源的对比,明晰了放大和缩小的约定,紧扣变与不变设计与推进课堂,自然灵动。
台阶式整合融通,“化”在日常
接下来的互动评课环节,首先,教研组内老师和共同体老师进行评课,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亮点,也结合日常研究提出了建议。既是思维的碰撞,也是经验的分享。接下来,吴亚萍教授对建模课型与图形探究课型进行了指导,强调以发展的眼光勾连小学和中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两节课进行了重建。最后,周志华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要理解教材的意图,挖掘其中的价值,以学生实际学习经验为基础开展日常教学,推动学生日常化的台阶式生长。
日常研讨,正是局小数学教学的常态展示,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课课有所长,师生同生长,让研究和学习浸润在日常点滴之中,立足课堂教学,放眼长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