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为驱动,以发展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本着“成事成人”基本理念,在过往基础上对每位成员进行全面盘点、制定发展计划;从科学学科特质及工作室内成员特质出发,以“规划”的论证实施为契机,鼓励教师扎根日常,大胆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努力构建科学教育新时空,争取在“后疫情时期”开创新业绩、实现新突破、收获新成长。
二、基本目标
1.开展工作室“个人成长三年规划”论证,增强个人成长规划意识和短板意识。
2.开展“新教育”实验专项研究,增进团队凝聚力与群体生长力。
3.申报新一轮工作室课题,以研究性思维推动课程教育创新性实践;
4.以各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着重提升研修成果的专业表达能力。
三、重点工作
(一)共同制定“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工作室成员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确定自身存在优势与潜势,同时直面缺点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思考今后三年努力方向与研究目标。1.找“标准”、明差距、知方向。对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评优课要求、五级阶梯评选标准、中小学高级教师评选标准等,分层次列出自身发展目标,找到短板,重点思考实施策略。组织专题活动进行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并修改完善,确保规划与实际接轨、精准施策。
(二)建立提升教师素养机制
先是通过讨论制定“工作室研修菜单”。主张挖掘利用组内差异性资源,开展工作室“领航计划”,设立项目“领航员”岗位。通过自我评估与他人推荐的方式聘任项目“领航员”,鼓励教师勇于报名,认真准备,其余同伴积极参与,共同提高。为了提升研修质量并扩大影响范围,我们将邀请其他工作室的成员及部分相关学校优秀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成员的榜样作用促进群体共同成长。拟设岗位有:理论研修领航员、教学先锋领航员、信息发布领航员、观点表达领航员等;使每位教师在工作室内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弥补自身短板与不足。
(三)组建团队推进“项目”、“课题”实施
聚焦“科学核心素养”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课堂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深度学习”。一方面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新教学”实验与市信息化重点项目“互联网+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开展日常研究;另一方面以前者研究成果为基础申报市级或省级课题项目。本学期围绕研究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针对“新教育”实验开展理论学习;
2.围绕“新教育”进行课程教学与成果表达设计;
3.围绕工作室课题进行文献研究与综述,确立子课题并开展模拟论证。
4.开展“新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四)依托项目提炼各项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自主申报研究课名,鼓励基于新教材体系的研究课与基于新课程标准原创课。
2.理论研修:启动以“阅读+交流+反思”相结合的读书打卡行动;鼓励读高端期刊、鼓励读名家经典、鼓励针对某位专家的阅读。组织开展课题论证,撰写文献综述。
3.编撰合集:组织工作室成员收集积累案例素材,准备撰写项目研究新案例集。
4.论文撰写:开展论文写作专题研讨,并请专家进行指导。
5.其他形式的成果
(五)具体工作
九月:
第一次活动:
(1)交流暑期学习心得;(2)设立专项成果奖,草拟本学期成果。(3)聘请“课堂教学领航员”,开展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聘请“理论研修领航员”。
线下个人研修:文献综述;
线上集体研修:教师上研究课
十月:
第二次活动:课堂展示与交流(校区级工作室联动)
教师研修:范式课堂观察反思
线上研讨:区级工作室联动
十一月:
教师研修:教育教学心得或论文交流
课堂展示与交流(校区级工作室联动)
十二月:
教师研修:教育教学心得或论文交流
课堂展示与交流(校区级工作室联动)
一月:
教师研修:论文后期修改与投稿;
工作室总结会议
(未尽事宜待开学后修订完善)
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