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来到了局小,为全体老师作了主题为《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发展工作的思考》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杨丽华副校长主持。
李教授首先对当前全球性的疫情所带来的危机进行了阐述,提出学生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超过20年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坚定、鲜明的学生立场,持续、创新的教育实践,合作、奋进的研究团队。这些独特性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发展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李教授在报告中为我们解答了三个关键性问题: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如何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工作?班主任的角色有哪些新变化?
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李教授首先想听听现场老师的看法,孙华秀老师结合自己在延期开学阶段组织线上班会的做法以及班队课后孩子们的收获,认为学生应该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对不同行业的人员给予更多的尊重。王奕老师提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所变化,班主任要教给学生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在大社会中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李教授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多样的人性表达中的选择与自觉,更具有积极向上的风貌;更具复杂性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结构,接受不确定性,迎接各种可能性;更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具备更主动的领导力表达,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愿望。老师们应有大世界观、整合融通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更有责任心的未来新人。
如何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工作?
李教授提出应该站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来看待学生发展。在此背景下再来谈学期末、寒暑假研究与学期初研究衔接;不同年段的“小循环”;不同学段“中循环”;不同人生阶段的“大循环”四个问题。他指出老师们要努力沟通六个年级,衔接不同学段,要把视野放“长”一点,考虑到一年365天的教育。
在空间意义上,李教授又提出学校、家庭、社区(会)要进行合作研究,学校及教育机构与社会是一个“巨循环”,人们的社区意识的极大增强,家庭的多样性,家庭学习的重要性,决定了家校合作的必然性。
李教授还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不同主体共学互学,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关系。学习可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及其针对不同主体的调整。
班主任的角色有哪些新变化?
班主任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李教授认为班主任的领导力,班主任的研究力尤为重要,班主任要把自己作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前行。班主任要强化领导力,团结所有学科老师,整体统筹,协调推动本班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研究更广泛、更大气的问题。李教授还结合当前的时期——暑假,谈了班主任老师可以发挥的作用。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老师们纷纷就听完讲座后的感想与李教授进行交流。薛娴老师提出接下来的班级工作应该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需要不断拓宽班级建设的思路。喻一珉老师提出听了报告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格局、视野、站位会有更大的改变,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自李伟平名校长基地的龙虎塘实验小学顾惠芬校长则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以及当下的时代背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听了李家成教授的报告后,全体老师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发展工作该去往何处,该如何前往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努力与教育的新潮流、新趋势相结合,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成长!
两天的校本培训,既有“宝藏”老师接地气的支招,也有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让老师们得到了满满的收获。最后,李伟平校长做培训总结,他提出三点想法和大家共勉:
1.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当今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具有培养怎样的学生来适应变幻的世界。
2.如何扎实落实我们的培养目标。李校长建议大家从四个维度去研究:研究深度学习;研究学生工作;研究家校沟通;研究教育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如何智慧地创造教育新生活。李校长提出了三点建议:对所学的内容学习之后要全面了解,消化吸收;在实践中进行转化落实;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经验的总结提炼。
局小人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奔跑,不断创新,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创造教育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