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课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局前街小学数学组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团队,本学期有一位老师主持市级课题,三位老师主持校级课题,他们以课堂为阵地,以问题为抓手,且行且思。
2020年6月19日,局前街小学数学组齐聚中山校区电教馆开展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由沈虹老师主持,围绕“疫情常态化下,教师如何通过调整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题开展活动,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首先,由郑梅老师执教二下《加法的估算》一课。
本节课是以她自己主持的课题《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收和放的组织形式研究》为载体。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不同层次的对比练习,在推进中不断拨动孩子们乐思的神经线。孩子们流畅的表达,与老师手势的默契配合,令在场老师称赞不已。
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研讨模式。
线下研讨:课题组成员陈婧诚老师,认为本节课收放自如,课堂的组织形式板块清晰,推进感强,对学生听课习惯和倾听习惯培养到位。青年老师周丽感慨收获颇多,练习设计环环相扣,教师语言引导到位值得她去学习。资深的王冬梅老师认为整节课灵动、扎实,孩子的表述非常流畅,与日常积累息息相关。备课组内的朱小伟老师指出课题的研究要扎根于备课组,扎根于日常,在平时就要关注课堂组织形式。
线下研讨继续时,群内研讨氛围浓。
最后,周志华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板块设计和组织方式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三点需要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充分发挥教研资源的最大化,要实行课堂和专题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并及时进行即兴评课,将教研和培训结合起来进行教研。其次,要对原有的课题进行新的创造和突破,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最后,对年轻老师今后的教研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此次活动将备课组与课题组展示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研讨相结合的,突破人、时、地的界限,实现效率最大化。一次教研就是一次师生成长的见证。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相聚碰撞中,教学智慧才会生成,教学能力才会提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焕发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