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内容
1.阅读态度。包括有无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否自觉阅读;有无制定长期和近期的阅读计划等。
2.阅读能力。包括有效阅读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条理的把握能力;提问的能力;思考与判断能力等。
3.阅读方法。包括是否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是否掌握不同文体的的阅读要领。
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鼓励学生整理词汇、绘制思维导图、概括故事大意,做阅读推荐卡、绘本小报、读书心得等,教师定期查阅并点评。同时可借助QQ群、微信群等家校互动平台,进行朗读打卡,教师收听并点评。
2.日常观察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评价,除查阅规定的资料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恒心。比如,课前演讲,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英语课前给学生5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3.活动展示法。举行课外绘本朗读大赛、课外阅读竞赛评比;阅读成果展示,包括阅读推荐卡展览、读书笔记评比、海报展示,话剧表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评价主体
1.个人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绘本阅读时间、字数和学习成果进行自评。
2.同伴欣赏与反思。引导学生去评价别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实践也证明,学生的互评更全面、更客观,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而且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增加了学生的交往和了解。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评价的分寸。
3.教师评价。教师应当善用评语,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二要在挖掘学生闪光点的同时,巧妙地予以情感体验和阅读方法技巧上的点拨;三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要求,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享受到有创意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也才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辨,去发现,去领悟,从而激发创造的意识。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朱辰迪、史静宇、温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