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华润小学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静

课题开展至今,我们课题组每月开展阅读研究课研讨活动,由于课题组的老师大多是刚工作的年轻教师,通过研究课,既锻炼了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提升了她们解读文本的能力,更是对阅读指导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主要就三种类型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进行了研究和尝试。

1. 课外阅读入门指导课型

 课外阅读入门指导课型指向没有太多课外阅读经验的小学生,旨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掌握初步的阅读策略。该课型以“I think…”、“I know…”、 “I hope…”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课题组以王静老师执教过的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为范本,进行了教学尝试。
    ⑴  I think:抛出问题,创造悬念,预测故事内容 
I think即抛出问题“猜故事”,鼓励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故事导入时教师用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引导学生观察封面预测故事。有学生说:  I think the five monkeys will bake a cake for themselves.有学生说:I think the five monkeys are learning how to bake a cake. …… 显然,孩子们对未知的文本充满了好奇,满怀期待的阅读开始了。
   ⑵ I know:浸润情节,激活思维,验证故事内容
   I know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验证猜想的过程。这是阅读指导的核心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故事的育人价值。
  a 紧扣线索,围绕中心,读懂故事情节
故事的发展总有一条明显的线索或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小猴子多次说“Sh-h-h! Don’t wake up Mama!”这条线索,引领学生品读故事,让学生在不断质疑与验证的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The five monkeys want to give their mother a big surprise.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渗透一些阅读策略,如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踮着脚趾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tiptoe的词义;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相同的方法猜测出recipe, fire engine等的词义。
    b 适时开放,深入故事,感受育人价值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育人价值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故事的共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这个故事中,小猴子们做好的蛋糕不是很成功,但妈妈说 “delicious”,教师给出开放性的问题:Why do they think the cake is delicious?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观点,进一步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孩子与妈妈之间的爱,感受故事背后丰富的育人价值。
3)I hope:续编故事,合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I hope即你希望这个故事的结局或后续是怎样发展的呢?学生可以通过改编或续编故事等方式进行故事的再创造,让故事阅读更为开放。读完《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这个故事后,教师设问What do you hope will happen tomorrow?学生们再一次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They will bake a nice cake tomorrow. They still can’t make a successful cake. They will give mother a new surprise. ...续编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后续阅读奠定了基础。
   入门型的指导课引导孩子走进阅读、感知文本、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
2.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
    该课型是在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所尝试的一种指导课。主要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新的文本为教学载体,通常包括前测、指导、后测三大环节尝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Five Minutes Peace》一课为例。
1)阅读指导前: 前测让问题更聚焦
  首先,教师和学生投票确定共读材料---《Five Minutes Peace》。教师在阅读前向学生给学生发放前测表,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来记录自主阅读中的困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为阅读指导中的问题收集做好准备。教师将收集上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挖掘有价值的点,并将提问者的姓名附在每个问题的后面,以彰显学生思考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补充需要学生没有提及的但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2)阅读指导中:解疑让理解更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典型问题串联起整节课。这些问题通常涵盖词语理解的问题;内容理解的问题;阅读方法的问题;情感提升的问题等。该故事教学中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Q1:Do you always need five minutes’ peace in your life? (利用学生提供的开放性问题引入阅读。)

Q2: Does the word head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different pictures?(用图片呈现 head的不同情境,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选择合适的中文意思,并运用同样的的策略理解“cry”。)

Q3: At last, Mom let Laura read the book, why did she change her mind?
Q4:Was Mom happy when all her kids joined her in the tub? Why?(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并不乐意却还是让Laura加入她。)
Q5:老师的问题: Did Mom get her five minutes’peace at last? If you were Mom, what would you do? (教师“画龙点睛”,引导学生阐述观点,升华故事的育人价值,激发批判性思维。)
3)阅读指导后:后测让阅读更有效
    课后,通过让学生完成后测表以及个别访谈,检阅师生共读和讨论的结果,并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以此鼓励学生持续阅读。本节课后,教师通过后测得到反馈:约70%的学生完全能读懂故事,没有完全不懂的学生;80%的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朗读故事;75%的学生能够借助一些关键词复述故事;大约有85%的学生积累到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后测的结果表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是有效的,学生的后续阅读也将更为高效。
3.基于文本延展的阅读教学课型
   该课型是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后的活动课,更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和阅读成果的综合展示。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人物点评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综合能力。目前这个课型我们还没有完全展开,我们将在中期后逐步有序开展尝试。

                                                                                   王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