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基于“互联网+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学习心得集
发布时间:2019-01-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之杰

学习心得集

 

学习完郑玲玲的基于互联网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后,我们有以下心得:

杨茵雯: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的课件,通过简便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美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堂课程没有达到巩固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播放网络上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弥补自己的教学不足。互联网的应用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传统模式教学中学生只要离开学校就暂时切断了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及时的解答与帮助。微信群的模式下解决了这一难题,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及时的与教师沟通,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优秀方式方法的推荐,学生根据教师的推荐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群里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他人分享。

在传统课堂中绘画过程与展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绘画方法只有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教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绘画方法的局限性,著名的绘画名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学我者生像我着死”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绘画方法的重要性。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学生获取绘画方法的渠道避免“千人一面”的绘画作业。展示过程也因多媒体的应用变得更加简单,教师可以把优秀作品放到互联网上共大家欣赏于品鉴,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对绘画的兴趣。


丁梦晖:互联网+美术教学的基础是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比起传统教学方法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更为广泛,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生动新颖。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作品只能局限在课本中,对于名家作品和优秀作品范画欣赏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这对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造成了极大的制约。网络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把更多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们欣赏,以至于可以把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展示在眼前,这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绘画方法。

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与准备,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本节课程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把所看到的精华拿来参考,加上自己搜索的精美范画或图片进行汇总,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精彩的教案或教学课件。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拓宽了教师备课的视野,脱离了传统的书本模式对教学的限制,对教师的备课有着极大的帮助。网络课程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迅速崛起,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推出网络课程,各种课程直播app也在手机中备广泛的推荐。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教师利用网络授课,例如偏远地区因为条件原因没有美术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请有经验的美术教师进行网络授课,从而达到对教学配置的合理优化。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网校,满足学生课下求知的欲望,定期开展各个学课网络课程直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周丽玲:以往的美术教学受一定的场所和时间限制,而互联网+打破了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多元化教学,有效融合音乐、舞蹈、历典等多学科知识,更好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传递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这种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类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如,在上《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面具,了解其反映的历史文化。学生了解了面具蕴含的丰富历史人文知识,以及服装、经济、政治等相关知识,学生的兴趣就狠容易被激发出来,设计的作品自然也丰富多彩。

互联网不但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可以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课堂重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美术课业中运用互联网思维,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如,在上《送你一个书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选择优秀的作品和制作视频放在教学空间让学生预习,并通过网络互动提前了解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并据以制作“难点锦囊”。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直接选择自己要制作的书签风格,运用创作用具,在优秀范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制作。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会出现风格多样的设计作品,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吴艳:互联网+打破了“教师+课本+黑板”的固有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认知习惯。美术课中,手工制作程序、绘画步骤和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如绘制海报,仅上色环节的示范就需要多次完成,而且难以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口头教授,稍作演示,学生难以掌握技法要点。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海报制作的完整程序做成视频短片进行放映,从设计草图、持贝、涂色到最后的调整、修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展示出来,整个展示过程清晰明了,学生边看边实践,印象深刻。这样不仅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难点片段,便于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术新课标也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互联网教学更有助于实现这一要求。如,在欣赏中国书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自己喜欢的书法王家的故事与书法作品的风格等,对于喜欢的作品可以要试临革,初步了解用笔、结字、章法等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唐妍:目前对于学生的作品归纳与保存有两种方法:原作保存与电子保存。原作保存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作品中的材料展现及细节;电子保存主要依靠比如电脑、光盘、网盘等媒介,这样的保存会保持作品的清晰度并且不必担心原作会受到破坏,随时调用展览都很方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普及,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美术教学中有这样的画面:学生的每一次作品都会归档数据库当中,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到学生个体作品与同期全国同龄学生作品的比较,从而进行更有全局观、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美术教学针对学生的评分主要是根据作品质量、作业完成度及出勤表现评分,主要涉及决策力、技法和表现力、画质和技法、创意、个人风格和总体评价等。但这样的评分也有它的弊端:美术学科是带有主观性的学科,并不是学生完成了上述标准就一定是一名达标的美术专业生。而“互联网+”下的云计算与AR在未来美术教学中运用,可以给美术作品评分带来新的维度: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放进虚拟美术馆之中,通过云计算同步生成虚拟观众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评价。这样极具“仪式感”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度,聆听更多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的审美和艺术概念不仅仅受成绩的评判,而是聆听更多维度的声音,让学生可以享受以往只有“美术家”才能有的体验。


秦燕红:教学中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美术学科本身就不是一个灌输性的学科,它需要的是创造力的培养。不过传统美术课堂受教室空间制约,互动的时空范围受到限制。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迭代,更是一次对美术教学互动性的探索: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学生可以在一个完美还原时间、空间的睡莲(莫奈19181919年间作品)虚拟场景中与大师莫奈共同作画。声音、光效、环境等因素交织,使学生可以与不同维度的事物互动,把美术课堂互动带到新的高度。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普及,各学科的现代化正以爆发式的速度向前冲刺。但是教学革新与发展并不是百米冲刺,更多是长期的演变与优化。未来美术教育作为在“互联网+”下的后起之秀,其不可估量的、持久性的爆发力会逐渐地坐稳教育教学的一把交椅。

大数据下的美术资源可以达到最大的共享,这是“互联网+”对于美术教育资源一次最大的帮助与革新。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购买大量的画册、文本及用大量的时间去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方式虽然有真切的感官体验,但是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然而,在大数据下,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的调取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作品、文本数据,并且能够进行同风格的整合抽出,不同风格的比对抽取。虚拟博物馆更能让我们在课堂上就进行体验较为接近实际的博物馆教学。教师与学生不但能品读作品,还有一定程度的博物馆环境体验。这样的方式对校内美术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