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作为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戴什么都很有讲究。6月3日全校的升旗仪式上,四(5)中队的小龙娃们向大家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品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端午节,中国人喜欢这样过!
全国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有自己不同的民风民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食粽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明清两代,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
端午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可以避开毒虫伤害;扔到河里意味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女孩子最爱在端午节佩戴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一般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等形状,象征着语花香,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端午节,外国人跟着这样过!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也非常广泛,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始,端午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美国的龙舟赛从每年6月至10月的各个周末,接连不断地举行。
端午文化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比赛的时候,无论是河上还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烈。
越南的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端午驱虫习俗。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
端午节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融合当地文化,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午月端午日,太阳行至中天,秉中天至阳之气,因此被视为男儿的节日。日本在端午这天不划龙舟,
但也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
端午节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韩国农村过端午祭的气氛比较浓,在五月初五这天,全家人会穿上传统的韩国服装聚集在一起吃饭聊天。传统的食品有车轮饼食,游戏活动有荡秋千等。
新加坡是华人国家,早期移民把家乡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带到新加坡。随着新加坡逐渐现代化,这些习俗慢慢地简化。传统的像佩带香囊,悬挂艾叶菖蒲等这些习俗已经很少在新加坡看见,剩下的还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等项目还被保留完好。
端午节,我们还能怎么过?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今年江苏省高考定为6月7日、8日、9日,恰逢端午节假期。为给全市高考学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考试环境,学校大队部建议全体小龙娃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实在要出行时,请尽量避开市区考点,以减轻交通压力,让我们一起为身边的高考学子“送安静”。
局小龙娃们在这样一个“高考季”的端午节里,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端午飘香献高“粽”——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龙娃们可以试着学包粽子,给身边的学子送粽子,祝福他们说“粽”就中。
五彩香囊送祝福 ——小小端午香囊,承载着美好的祝福。龙娃们可以亲手制作手工香囊装点端午时光,佩戴象征吉祥如意、健康平安的香囊为所有的高考学子祈福,祝他们心想事成、梦圆六月!
“粽叶裹住五月五,艾草染香迎端午。”小龙娃和大家的交流分享意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挖掘更深层次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促进全体师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通过此活动,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所呈现出来的思乡思贤、爱国爱家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期待我们的孩子们能沐浴着浓厚传统文化,在经典教育熏陶下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