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7-02-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钱明媛  

 

        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钱明媛       

       凤凰实小语文教研组

                 201610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钱明媛

出生年月

19912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班级

二(2

最后学历

本科

联系方式

15895054233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行政职务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谢春华

46

中小学高级教师

指导课题研究,检查、督促课题研究的开展进程。

王婉璆

39

中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文献研究,协调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

陈伟琳

25

中小学二级教师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收集,参与课堂实践研究。

王云姣

23

见习期

负责课题组活动记录,参与课堂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

1.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现象)——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信息化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才能使他们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良好的阅读能力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学校语文课外阅读的迫切需要

我校对语文课外阅读十分重视,但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1)学生家庭大多是新市民家庭,家长文化素养不高,但是现代化的社会新生力量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尽管学生在校能够得到文化和知识的熏陶,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现代化的理念,家长对学生阅读不够重视,阅读消费少,学生的阅读缺乏科学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无法养成。(2)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占据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导致学生阅读量降低。(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习惯,缺乏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弱、语文教学难度大。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综合国内外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课外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都针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书目进行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都有对课外阅读、语文课外活动较具体的论述。

最著名的是克林顿提出的1997年2月的"美国教育行动"。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英国教育部决定通过全国阅读年活动、增加校内阅读时间、推荐书目、改善教学方法等将阅读进行到底。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标准中,有很细致的课外阅读指引,并且对课外补充读物有专门的系列编排。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很多学校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他们在探索中得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我们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模糊搜索,共180篇;就“低年段”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为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模糊搜索,共20篇。有的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出发,如左敬文在2014年第9期《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指导研究》中提出,“绘本阅读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绘本阅读能促使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朝更广更深处发展。”有的从阅读方法的指导角度出发,如黄巧贤在2016年第9期《新课程》上发表的《课内空间+多元方法——谈激发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课内途径》中提出“为了让低年段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探索一条‘课堂指导—自主合作—兴趣提高’的阅读互动途径,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有的从推进课外阅读发展途径出发,如于慧在2014年第5期《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出“良好的家庭亲子阅读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提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趣味,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纵观当今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虽已引起重视,但收效不大。在小学阶段,教师多注重课堂教学而容易忽视课外阅读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特别在小学低年级中更是不多见。因此,本研究立足语文学科,意在通过改变观念、搭建平台、家校合力,注重对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更细致、更容易操作的实践研究。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小学低年段学生:是指年龄在 7—9 岁之间,常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显著,情绪多变,较易冲动,意志力较差。在语文学习中,识字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认知能力有限,知识的习得有赖于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2.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形式。相对于课内教学和学科活动而言,课外阅读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既是对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又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3.兴趣培养: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学生若对课外阅读活动感到需要,就会热心于接触、积极从事阅读活动, 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兴趣培养是指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心理学理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对这一问题(现象)的分析——研究目标、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我校小学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制定相应的阅读策略,以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明确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关注和重视,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有效阅读方式。

3.通过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结合评价机制,研究培养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以确保小学低年段学生不少于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2.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本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促进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3.通过低年段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使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阅读的一些方法,不仅可以夯实识字教学,而且可以为中高年级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解放,而且使学生自己受益匪浅。

3.解决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象)的设想——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1.开展我校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为后续研究做前期调研,为以后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2.研究小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内容,形成低年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序列

3.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持续课外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4.研究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堂。

5.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策略。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提高研究成效。

2.经验总结法。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并非零起点,要善于总结和筛选前人的经验,借鉴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科学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三)创新点

1. 绘本引读

将绘本阅读作为开展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从一本书到一套书,从一个故事到一个系列,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注重积累,有量的保证,有质的提高,最终为独立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教师为主导,有效提升阅读实践的质量

学生阅读实践的不同环节,老师都应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与方法指导。在校为学生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与阅读时间;提升教师自身课外阅读水平,阅读方法的指导既要继承熟读、精思、博览的传统方法,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展评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用有效的评价引领学习,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受益。

4.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研究保障

1.课题经费保障  

学校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资料费、印刷费、上网费、研究人员劳务费、研讨会议费等;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

 

2.研究时间的保障 

学校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充分提供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

 

3.研究资源获得  

近年来,学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各类书籍,且注意每学期都不断添置和更新书目,同时还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确保学生阅读到的是他们喜爱的、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书籍。至今我校图书馆已备有上千册图书。校内覆盖网络,教室的触屏电视也可联通互联网,加上前人研究资料支持,基本具备了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基本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5.课题研究实施安排

1.课题确立阶段( 2016年9月 ~2016年10月 ):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9月  ):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认真实施研究计划,开展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研究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探索并实践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3.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 11月):

(1)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记录、分析、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做好课题实验成果的深化和推广。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外阅读指导汇报课。

(3)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4)学生的读书兴趣日益浓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

(5)学生能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6)积累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读促写,在写话中乐于运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妙词佳句。

 

 

 

三、评审意见

1、教科室评审意见

 

 

 

 

 

                                            

        间: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