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17-02-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包梦南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校级课题

 

 

开题论证书

 

 

 

 

 

 

 

 

 

 

                   数学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包梦南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201611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61124

地点:局前街小学中山校区二楼接待室 

 

评议专家:蒋敏杰、姜明红、张磊、卢赟、张勇卫

参与人员:校级课题主持人

 

 

二、开题报告要点(一)课题研究背景(二)核心概念界定(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四)研究意义与研究的目标(五)研究内容与重点或创新点(六)研究方法与研究进程安排(七)研究预期成果(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详述研究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为了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质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交流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凤凰实小的孩子在自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方面有着些许困难。在课堂上孩子不会进行有效的讨论,讨论效率比较低。

为了教师的发展

    作为刚刚工作的新老师,课堂教学是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交流中有师生、生生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跟教师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自己磨课,听优秀教师的课中,感受到课堂讨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当前课堂还存在着交流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要热闹缺乏实质的现象。怎样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发展,我确立了本课题,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提升教师的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低年段:一般是指小学1-3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呈现与具体形象思维交错发展的模式。

有效性:有效性教学是目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它是数学教育价值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兼有课堂和讨论两个方面的涵义。课堂讨论是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形态,所谓共同解决型方法,是借助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学生可从相互教学中受益。和他同时代的古罗马哲学家、剧作家塞内加认为,当你教别人时,你等于学了两次。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相信学生可以由教别人和被别人教中得到好处。近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这一方式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讨论方式,如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同桌讨论等等。而研究也从对讨论的单纯的经验总结慢慢过渡到理论的高度。我们通过在网上文献资料的查找和图书馆的搜集资料发现,课堂讨论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且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慢慢增加了。

我们就“数学”和“课堂讨论”为关键词对2005年至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进行模糊搜索,共124篇;而就“小学数学”和“课堂讨论”为关键词对2005年至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进行模糊搜索,共10篇。这充分说明了现在人们对课堂讨论的关注还是很多的,给我们的研究留下宝贵的财富。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教育组织者通过组织有效的讨论,可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基能,改善数学学习方法。

第二,讨论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表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三,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会多方面的思考,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让学生明白不同观点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会多方面的思考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改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提升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行为能力,实现教师个人教学素养的提升。

3.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提炼并形成“课堂讨论”推进中的教师行之有效地教学行为策略。

4.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提炼与新型课堂环境相适应的教师新素养。

 

(五)研究内容与重点或创新点

    研究内容

第一,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教学目标的难易,进行提炼归纳,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课堂讨论。有效的课堂讨论应该具有针对性,应该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础上。

第二,通过研究,探索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的基本模式。归纳概括出与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课堂讨论的形式和方法。探究这些形式、方法的适用情况及局限性,力求解决教师课堂讨论方法过于单一、组织散漫随意性的问题。特别是从课堂讨论前的准备到讨论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策略研究方案。

第三,通过研究,归纳提升有效地展示学生课堂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创新点

 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案例分析等有关“进课堂讨论”的研究中发现,现如今的课堂讨论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在理论上对小学数学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基于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课堂讨论,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应该如何选择。本课题除了在组织形式的转变,培养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将教师对讨论内容的前期整体设计、讨论中对即时生成的资源利用与突破、不断推进其思维发展作为研究要素,以期实现课堂交流的高效、高质。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进程安排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翻阅书籍资料,以及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相关论文,查找关于小学数学课堂讨论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加以整理,了解数学课堂讨论的理论基础,明确数学课堂讨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筛选出有效的资料帮助笔者完成课题。

2.课堂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数学课堂中的讨论的实际情况,观察师生、生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努力发现数学课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进程安排

    1.课题确立阶段(2016.10 ~ 2016.11):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6.11~2017.6):

    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总结;积极鼓励课题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实验推动工作;做好实验报告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3.课题总结阶段(2017.6~2017.10):

    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案例集;做好课题实验成果的深化和推广。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学反思集。

 

(七)研究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成果案例集    个案分析 刘慧敏初步总结出“课堂讨论”推进中教师的行为策略教学论文 包梦南刘佳反思集个案反思 包梦南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的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教科室意见(注明是否同意上述重要变更内容)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