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猫和小老鼠》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5-04-1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小花猫和小老鼠》是一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并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歌曲。歌曲中附点节奏和休止符的多次运用,以及句首五度跳进旋律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老鼠和猫的不同形象,增强了歌曲风趣、幽默的情趣。

本节课我以龇牙咧嘴的小老鼠图片导入,给学生一个表演和想象的空间,从我设定的一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哪种节奏更能表现小老鼠偷偷摸摸、蹑手蹑脚的感觉呢?整节课我以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小故事为人文线索,音高表现的音乐形象为音乐线索,通过节奏练习、教唱歌曲、力度把握、乐器演奏、动作表演等环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表现出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通过本节课的备课、磨课到公开,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相应的思考:

一.导入设计要入情入境

导入部分我尝试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即设问导入,情境导入,诵读导入。最终我选择了情境导入为主的方式。原因如下:

第一种,设问导入。优点是能直截了当,马上进入主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缺点是问题有两面性,总有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提出的问题又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也不能给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种,情境导入。优点是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缺点是教师说的较多,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

第三种,诵读导入。优点是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是如何表现的,缺点是忽略了二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整节课的精神状态。

结合学生的学情最终我选择了以情境导入为主的开放导入方式。

二.核心部分要层层推进

整个教唱环节我分成了学唱和唱好,甚至加上了表现歌曲。磨课过程中老师们给了我不同的建议:有的老师认为唱好歌曲可以放在会唱歌曲之后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唱好歌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唱过程中。

我通过试教以及自己对学生的把握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设计成了在教唱过程中尝试表现情绪,但是侧重点放在了音准和节奏上,最后加上单独一块来用歌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让整个过程更有层次性了。

三.拓展延伸要把握形式

这一部分拓展延伸是我试教以来一直很纠结的一块。到底拓展延伸是要用与本课的音乐有关的,人文有关的,还是就本首歌曲做一个音乐的创造呢?哪一种最能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延伸?

我试教过程中曾经尝试过用听辨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形象的方式来做一个知识延伸,但是效果不佳,学生看似没有得到实际的发展,因此,我就用了另外一种办法——以不同的音乐表现动物形象为主线来选择有效的材料,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所以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还是以音乐创造为主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收获再多一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