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5-04-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课  题  名  称 

                E环境下中年段小说阅读策略的探索

课 题 主 持 人      黄   妍                     

所 在 教 研 组       语文教研组                  

申  报  日  期      2014年9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黄妍

出生年月

198902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班级

四(3)班

最后学历

本科

联系方式

13776896271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行政职务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沈洁

27

 

撰写相关论文、执教公开课

邵佳丽

27

 

撰写相关论文、执教公开课

刘花

 

 

实践探索、整理优秀活动案例

单信

 

 

信息技术指导

二、课题研究设计

1.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现象)——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数字化学习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等提供的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全新沟通机制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及应用改变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师生关系,也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013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数字化环境下,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率、接触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渗透率高达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高于全国整体网民。阅读成为未成年人网络运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本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存在的优势

1.通过三年级阅读起步阶段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类型从童话、短篇文章向各种题材的中长篇转型

有较强的阅读兴趣。

2.在各种类型的小说中对动物小说、成长系列小说尤为感兴趣,已经自主阅读部分此类主题的小说。

3.家长支持学生进行阅读,为了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部分家长会下载电子书和孩子共同阅读,会下载音频材料给孩子听书。

(2)存在的不足

1.孩子的阅读基于兴趣,但是缺少相应的阅读策略,阅读关注面较窄,重情节而忽略其它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系统指导。

2.00后的学生多有有电脑、pad、kindle等可以用于阅读的工具,但是大多数学生主要运用其中的上网冲浪、下载游戏软件等功能,用多媒体工具的阅读的学生比率不大;部分学生有用数字化工具阅读的体验,但次数少对于数字化阅读过程中随时批注、随时查阅、分享阅读等功能了解甚少,可以说数字化工具在孩子手中还是“玩具”非“学具”,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阅读还缺少必要的指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吉布森和利文把阅读理解为“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传统的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基于纸质书面材料和文字图片符号的单独信息理解与知识建构,而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数字化行为。

孙静在《烟台教育学院学报》中谈及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对青少年的发展有促进其认知过程的发展、扩展其认知结构以及改变处理信息方式的正面影响。朱原谅在《基于元认知的的网络阅读》中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预读交流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元认知对于阅读能力的影响非常巨大,有助于帮助读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水平。徐青在《让阅读走向“悦”读》中说道网络环境下阅读交流的实践提高了避免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盲目性、 随意性, 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效益。

但是同时在现有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段一等人在《数字阅读:改革与反思》中指出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使知识趋于平面、零散化、更易出现不良信息。张蓬在《青少年网络阅读问题探究》中认为数字化的阅读在给予青少年强烈的感官刺激、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同时,文本知识性和教育性严重缺乏。

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交流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性地使用多媒体媒介,有序地进行阅读交流,提升学生阅读交流的丰富性、生动性、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中年段”的年龄特征。中年级学生处于10-11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大自然和自己都充满了好奇,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分享自己同龄孩子的成长的喜怒哀乐。在阅读过程中,该年龄段的孩子沉于情境之中,在阅读的情境中体验一份成长的快乐。

2.“小说阅读” 长篇小说是小说的样式。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三年级阅读起步阶段,孩子们接触的了大量的童话,随着阅读面的增长,孩子们开始接触中长篇小说,尤其是源于自然的动物小说和贴近生活的成长小说系列。因为中长篇小说的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沉浸于情节。小说除了情节之外还有人物、环境等多个要素,阅读不同类型的小说有不同的策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渗透。

3.E环境:此处的E环境主要指网络的环境及适用于阅读的相关软件。网络的环境可以打破空间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共同交流的平台。相关的软件如“圈点”软件可以展示学生批注阅读的成果,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长篇小说的过程中理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更高效果。

2.对这一问题(现象)的分析——研究目标、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 通过广泛、 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可以对学生的知识、 能力、 情感乃至审美等诸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走进动物小说系列和成长小说系列,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生存状态及体验童年成长的经历,从书中获取成长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写道: “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 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 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阅读其它进入阅读大部头的著作打下阅读基础。

他在将数字化的阅读交流媒介纳入到学生课外阅读的体系中,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交流方式,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

当前丰富的数字化形式和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媒介信息让学生们身处数字社会之中,学生们在享受其便利、趣味的同时,也在舔舐着其潜在弊病所带来的伤痛。因此让学生能够理性地接触与使用数字化工具,批判性地分析数字化媒介传递的信息,积极参与数字化平台进行表达、交流。以此提高学生信息筛选、重构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破判性思维的数字化运用素养。

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交流打破教师主导阅读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置于集体共读的平台之中,拥有读书的伙伴。教师为学生提高方法指导、技术支撑,为学生的交流创建平台,完善生生阅读交流之间的规范。学生的阅读交流更开放、更自主,增加学生在阅读交流过程中的互动,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交流氛围,使得课外阅读交流成为可以自主持久发展的一向阅读习惯。

因此,本课题对引导学生在E时代下提升阅读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E环境下适宜学生阅读交流的软件及平台。

   2.指导形成阅读中长篇小说的阅读策略及途径。

   3.形成合理的数字化环境下阅读交流的规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交流的习惯。

3.解决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象)的设想——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1.探索适合学生进行克服阅读难点(如梳理整本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比较整本书中人物的性格、深入整本书中跌宕的情节)的辅助软件。让抽象的文字通过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

2.丰富阅读方式,电子书、纸质书、网络阅读多种方式共存。目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以纸质书为多,部分学生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读书,但多在家中进行,支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3.搭建交流平台,从“一”到“多”。在研究初期,由教师创建一个全班共同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中由教师分类发帖,学生跟帖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到研究后期,让学生分别争当版主,学生自主创建感兴趣的交流平台,同时完善评价考核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仅有知识的收获,同时能感受到交流的成就感。

4.增大阅读数量,以点带面。以往一学期以月为单位,一学期班级共读的书籍有限,在e环境下,将以“主题”“作者”为单位推进系列阅读。在一个系列开始之前,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在第一阶段阅读交流结束后,教师推荐围绕此主题的一系列书,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一本小组共读。第二阶段的阅读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班级交流。此后,在交流平台中继续推荐此系列的书籍,作为有能力的学生的选读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可以组织后续的自由交流。

4.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研究保障

1.学校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E学习团队的技术支持。

2.每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科整合,阅读交流整本课外书的阅读指导。

3、与年级课外阅读活动、学校读书节活动相结合,利用夕会课,进行阅读汇报,创建班级阅读交流平台。

4、利用周末、假期在平台上进行阅读交流互动。

    5、整理过程性资料。

5.课题研究实施安排

1.课题确立阶段( 2014.9   2014.10    ):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  2014.10  2015.2    ):

围绕本课题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积累过程性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 2015.3   2015.6   ):

整理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整理优秀活动方案;

整理适宜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书单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阅读指导课一节。

(2)阅读交流课一节。

(3)相关论文若干篇。

(4)呈现过程性资料。 

 

三、评审意见

1、教科室评审意见

 

 

 

 

                                               

 

     时   间: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