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概述(1000字以内) |
传统的作文修改,大多以面对面或者教师单独修改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使得作文修改效果甚微,而且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E环境下”作文修改方式的研究,教师突破了这些方面,让学生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人,充分激发其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E环境”这一先进的教学资源,依托班级QQ群,以“循环日记”的方式,给学生更大范围的展示平台和学习空间。在这一平台上,学生不仅仅是去修改同伴的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许多修改技巧和写作技巧,获得多方位的成长。学生不再是只接收到教师对作文的单一修改评价,而是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接收来自同伴、老师和家长的修改评价,多方位互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在作文上略显薄弱的学生,这一修改方式的转变更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伴学习、同伴互助成为他们作文修改上的新形式。每一次的修改,他们都能广泛地阅读同伴的优秀习作,同时,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也会直接被指出。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关注到了孩子学习的面,而且关注了孩子学习的差异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逐步关注孩子的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同文本、不同主题所运用的叙述表达方式是很大的不同的。课题组的成员老师黄妍,就这一教学要点展开了探究。她执教了《蚂蚁》和《蚁国英雄》的比较阅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名了在面对不同文体,不同主题是应该怎么适切地表达,为他们在作文修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邵佳丽老师执教了《E环境下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借助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软件辅助自己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在E环境下对于一篇文章的线索梳理,对不同片段的比较阅读,以及对于一些文字的处理技术。为学生后续的作文修改提供了技术支持。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对一些新奇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及时修改同伴的作文,还能将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写成的片段上传。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写作就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或者教材所安排的内容,而是更多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联系,延伸了孩子的学习环境,拓展了他们的写作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