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实验的开发与实践》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15-12-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陈婧诚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级课题成果鉴定表

课题名称

四年级数学实验的开发与实践

主要成员

周志华、帅蔚、林玲、陶良涛、郑梅

拟结题时间

2015.12

自我评定

结题

研究汇报课课题

 

 

 

成果概述(1000字以内)

一、结合本学期的研究,认清了“数学小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数学小实验的单一和不足,必须引起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四年级数学教材中适合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试验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型教学形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1.实验开发,挖掘内在课程资源

2.实验操作,发展潜在数学能力

3.实验应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二、结合本学期的研究,明确了“数学小实验”概念的界定及分类

  概念:数学小实验是数学活动的一部分。

        数学小实验是一种探究的过程。

        数学小实验是体验,是经历。

        数学小实验既是能力,也是过程。

分类:直接的数学小实验、间接的数学小实验、专门设计的数学小实验

三、结合本学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的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通过数学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学期的活动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学会借助小实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能由表及里获取实验表象背后的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暑假期间进行有关水的小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发现,并以数学小报的形式呈现最终的成果,为此课题提供了大量的过程性资料及有力的实验支撑。

教师方面:

  1. 依托教材,积极借助小实验开展课堂教学。

郑梅执教《认识毫升》

陶良涛执教《可能性》

陈婧诚执教《观察物体》

单信执教《周期规律》

  1. 建构实施小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结构。

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问”中触碰数学小实验的“激发点”

实验活动、有序体验——引导学生在“动”中探究数学小实验的“展开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悟”中提炼数学小实验的“内化点”

解决问题、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小实验的“深化点”

回顾总结、质疑反思——引导学生在“思”中激活数学小实验的“反思点”

  1.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数学小实验为导向,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

相关的典型案例、反思及论文。

《动手操作,架起儿童数学学习“彩虹桥”——由“认识面积”中比较面积大小引发的思考》

获“师陶杯”贰等奖、“市小数年会”贰等奖

《“动手操作”是创生智慧的摇篮》获“杏坛杯·素质教育征文”贰等奖

单信执教《周期规律》获四城区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

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一等奖

 《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怎样滚得远》、《周期规律》等教案;

记录《观察物体》、《升和毫升》等小实验的实验流程;

形成《观察物体》等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