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
主要成员 |
二数备课组 |
||||||||||||||||||||||||||||||
拟评估时间 |
|
自我评定 |
|
||||||||||||||||||||||||||||||
阶段成果概述(1000字以内) |
|||||||||||||||||||||||||||||||||
1.形成了二年级一学年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容系列。
2.构建适合了二年级学生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的确定,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研究,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才有利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顺序开展,包括绘本阅读的内容。 活动的实施以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为主独立进行,有些环节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但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出现的身份仅仅是参与者,而非直接指导者,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方法、资料、工具等辅助性指导。当然二年级的学生相对能力较弱,起点制定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避免由于学生的自主放任自流,或注意规范与学科教学的组织形式没有区别。 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对于成果的检查是必要的,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不尽相同,要允许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过程,是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是他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评价方式要多元:可以以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可以是学生的口头报告评价、小组评价;可以用学生能力检核表评星,还可以使用展示评价,学生之间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完之后再对自己的作品修改等。 3.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换脑筋(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动脑筋(课程开发的实施)→伤脑筋:(课程实施是不断修改、完善,再开发,再修改,再完善的过程)→脑筋好(这种伤脑筋的事给老师是一种挑战,一种责任,开发水平得到越来越高),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课程意识明显增强。 4.学生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数学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形式。这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活动的时间灵活,活动的空间广阔,因此,学生兴趣很大,能主动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学习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