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沈虹)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

    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

1. 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生活经验还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这大大限制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加上教师本身的一些原因,在现实课堂中,师生对话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交往形式上互动,其大部分时间和内容体现在课堂组织,讲解,提问,练习环节上,交往时间相对密集。

2. 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被囿于课堂,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是封闭的,视野是狭窄的,从而导致师生不能对话。

    3. 在讲、听与做的安排上,往往是教师自己滔滔不绝的“讲”与“问”占多数,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与“答”,或者教师不自觉地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预设好的答案,或者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做”,这些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接受其影响,以致失去对话的真正意义,难以做到互动。

    改变这一现象的设想:

1.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互动教学法强调“以人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个体的自身的发展。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有他们各自的见解,教师应不时的听取他们的想法、观点,并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如何使之有效的实施,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互动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转变

①教师要做到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创设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

②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对话互动的环境氛围

③教师要构建有利于对话合作的学习氛围

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共同的个体活动,即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

2)共同的顺序活动,即共同任务由小组成员依次完成,呈流水线作业状;

3)共同的协作活动,即每个成员须与其它成员同时配合行动,协作完成任务。要注意时间设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伸缩性,给学生以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④教师要善于有向开放“提问”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是“互动”的基本前提或条件,没有提问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缺失的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3.教师要有反思过程性资源的互动策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反思,不断生成互动的策略即反思过程性资源互动策略。我们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生成互动的新资源,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动态的生成。

    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来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在课的进行过程中生成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学因素。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以往只关注教案设计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就好的片面观念,尽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提倡适时适度进行二度设计,创造性完成教学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有敏感性、能善于捕着信息,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来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不断呈现竞争和合作的两种形态,生成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创意,使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有新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